张学森: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敬业观

张学森: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敬业观

马克思指出,人在本质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从这个意义上讲,“业”是个体的人向社会的人转化与提升的根本途径与桥梁。敬业,则是作为主体的我们实现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在价值观层面上的本质要求。因此,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敬业观是调动与汇集社会主体力量,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

敬业:社会基本道德标尺之一

敬业的一般性解释,如朱熹所说:“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意指主体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待“业”积极投入的态度。从历史上看,无论哪一个时代,敬业始终都被主流社会所倡导并成为衡量个人道德水平的标尺之一。

敬业是个人修身之集中体现。中国人对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实现的判断,是一个由低到高、逐步实现的动态的过程,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中国人迈向人生目标的第一步,是一切人生理想和价值实现的前提和基础。修身修什么?从大的方面说,无非是修德与修才,而敬业恰恰是这两者的结合体。敬为修德,业为修才。一个人能够做到敬业,就基本上可以做到德才兼修。

敬业是家庭、社会和谐之根源。社会和谐的根源之一是家庭和谐,家庭和谐的根源在于敬业。中国人讲“成家立业”,业立而后家和,家和而后万事兴。敬业是立业的前提和根本,不敬业无以立业。因此,作为主体的个人,首先必须敬业,在敬业的基础上实现立业,然后我们才可能上不辱父母、下不愧子孙,大不愧社会、小不愧家庭,做一个对家庭、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敬业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精神动力。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与劳动密切相关的敬业观则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精神动力。

社会主义敬业观的历史性飞跃

社会主义敬业观是主体地位平等的敬业观。封建社会的敬业观是封建等级敬业观,强调等级秩序,各正其名、各安其分。资本主义社会的敬业观,由于资本等级秩序的存在,所谓的“自由平等”也仅仅是一句空话。社会主义的敬业观是建立在主体地位平等的基础上的,是平等的敬业观。主体地位的平等,并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无产阶级通过政治斗争上升为统治阶级,同时在经济制度上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在分配制度上实行按劳分配为主要形式后,劳动者主体地位的平等才具有坚实的制度基础、法律基础和现实基础。劳动者主体地位的平等,产生了社会主义条件下平等的敬业观,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是社会所需要的。不管他们从事的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是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只要有益于人民和社会,他们的劳动同样是光荣的,同样值得尊重。

社会主义敬业观的原则是集体主义。集体主义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但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集体主义是抹杀个人利益的集体主义。作为对封建集体主义的反动,资本主义社会则过分强调个人主义价值观,导致资本主义社会私利横行。作为对资本主义的扬弃,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原则并不是否定个人利益,而是要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在此基础上实现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统一。在这一利益格局下形成的社会主义敬业观,既强调个人要树立大局意识,以集体、国家的整体利益为重,同时又强调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要反映和尊重个体利益诉求,关心劳动者疾苦,维护劳动者合法权利,并为其才能充分发挥和自由全面发展创造必要条件。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郭浩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