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敬业观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劳动者主体地位的平等和利益格局中的集体主义原则,决定了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人都是服务者、人人又都是被服务对象,人人都为集体服务、集体又为每个人服务的互动格局。因此,为人民服务不仅是党的根本宗旨和价值追求,而且是我们每一个生活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人,都应该有的文化自觉和价值追求。当然,为人民服务也有不同的层次。对于普通的劳动者来说,我们只需要做好本职工作,具有螺丝钉精神,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就可以了;而对于共产党员来说,则要在价值理念和实践上,必须一切从人民群众的需要出发,以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实现的程度作为衡量工作的最高标准,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作根本的奋斗目标。
当代社会主义敬业观的培育
当前,我们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需要我们每个人从自身做起,找准定位、扎实工作,自觉成为社会主义敬业观的践行者。
一是加强理论学习,树立社会主义敬业观自信。理论上的清醒,才能带来意志上的真正坚定。加强理论学习,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锤炼与提高我们的“看家本领”,掌握好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样,我们才能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有清醒的认识,也才可能真正树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其中包括社会主义敬业观自信。在此基础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敬业观才可能从理论走向现实,成为指导人们行动的指南。
及时并善于总结工作经验,掌握工作规律,提高敬业的能力和水平。“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敬业不仅和态度相关,而且和能力密切相关。善于总结工作经验,从实践中学习,在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中提升能力和水平,在履行职责中实现自身的价值,这是新时期对每个敬业者提出的时代要求。
勇于并善于创新,在创新中提升自身价值,实现对自我的超越。创新,不仅是社会发展与前进的动力,也是个人提升自我、迈向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加速器。要善于总结历史经验,但是又要不拘泥于以往的经验,不照搬别人的做法,力求做得更好,成为本行业的行家里手。人生不满百年,做的也就是那么些事。做一件事情,干一项工作,应该创造一流,力争优秀。
善于把职业提升到事业的高度来认识,并自觉把个人事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相融合。敬业首先要敬自己从事的职业,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同时,要善于把职业提升到个人事业发展的高度来认识。职业是一个客观事物,而个人事业却和个人理想和价值追求密切相关,包含着正确的价值判断。把职业提升为事业,我们就可以自觉做到“乐业”,对工作有热情、激情,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而当我们再提升一步,把个人事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融合在一起,意识到个人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一部分的时候,则会进一步激发我们为国家、为民族而奋斗的自豪感。
(作者系中央党校科研部副巡视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