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绍生: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

卫绍生: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

产业体系不完善与产业结构不合理

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不同,它提供的是文化产品,尤其是内容为主的文化产品则具有两种属性和两个效益。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前提下,文化产品的生产与其他产品一样,应是以需定产,即按照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功能的文化需求进行文化产品的生产。然而,由于文化产业体系不完善和文化产业结构不合理,造成了文化产品的结构性过剩与文化产品有效供给不足的矛盾。

在健全的文化产业体系中,文化产业应是文化生产要素、文化产品生产和文化产品销售三者形成的科学合理的内在结构,且能够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自我调节,协调发展。但现在的情况是文化产业要素市场还不完善,文化产品销售终端不够顺畅,文化产品生产出现了较为明显的“肠梗阻”。文化产业属于内容产业,文化内容更多地依靠创意,但好的文化创意如果不能通过文化要素市场进行充分交流,就很难转化为具有双效益的文化产品生产。再好的文化创意,如果只停留在创意层面,而不能进入文化产品生产环节,就不可能转化为大众所喜爱的文化产品,当然也就不可能实现其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其审美、教育和娱乐价值也就无从谈起。所以,文化产品结构性过剩的问题,虽然表现在文化产品的销售终端,但根子却出在文化生产的要素市场。

相较文化产业体系不够健全,文化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更为突出。影视制作、出版发行等传统文化产业的“虚胖”现象由来已久,不少文化企业资产总量、从业人数都很可观,生产总值也不小,但利润总额不大,有不少甚至长期亏损。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固然很多,但产品结构不合理是重要原因。比如有一些出版社,除中小学教材教辅外,就是一些中外文化经典,而本版书则是出一本赔一本,畅销书没有,常销书也不多见,结果造成图书大量积压,库存码洋大幅增加。电视剧制作的情况与此十分相似。以互联网和数字技术为主要科技支撑的新兴文化产业,按常理来讲,似乎不应出现产品过剩的问题,但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结构性过剩的现象依然比较严重。2006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财政部等10部门制定的《关于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之后,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动漫产业结构性过剩的现象已比较突出,选题随意化、内容老旧化、制作粗糙化、产品低端化的现象比较普遍,造成了一方面是大量动漫产品无法播出,一方面是以少年儿童为主体的动漫观众无优秀动漫产品可看。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表明,对文化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现象进行调整已是当务之急。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