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龙图智赚合同文字

包龙图智赚合同文字

摘要:《包龙图智赚合同文字》,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包公断案故事。宋代的说书人已经开始讲这个故事,留下来有南宋的话本《合同文字记》。元代无名作家将这个故事改编成杂剧。以后不少明朝小说也沿用了这个故事。

骨肉分离的悲剧

《包龙图智赚合同文字》,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包公断案故事。宋代的说书人已经开始讲这个故事,留下来有南宋的话本《合同文字记》。元代无名作家将这个故事改编成杂剧。以后不少明朝小说也沿用了这个故事。比如安遇时《百家公案》第二十七回“拯判明合同文字”,也是讲这个故事。明代作家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张员外义抚螟蛉子,包龙图智赚合同文”也重复这个故事。

这个故事说的是汴梁地区遭遇灾荒,朝廷为了救荒,硬性要求各家各户“分房减口”出外逃荒。——这是中国古代传统的救荒政策之一,由于粮食运输困难、成本巨大,因此当某地灾荒发生时,朝廷的对策一般不是调运粮食进入灾区,而是将灾区人口调到外地去“乘熟就食”,也就是组织灾民往外地逃荒要饭,至于百姓在途中冻饿疲乏发病致死,算作是正常的人口淘汰。

汴梁西关义定坊地方有刘天祥、刘天瑞两兄弟,都已经成婚。父母都已过世,两兄弟尚未分家。哥哥刘天祥娶妻杨氏,还没有生育,只有一个杨氏带来的“拖油瓶”女儿“丑哥”;弟弟刘天瑞娶妻张氏,生育有一个儿子,已经3岁,名叫“安住”,还和本村的李社长的女儿“定奴”指腹为婚。现在朝廷要求分户减口,刘天祥以大哥身份,要守祖坟为由,要弟弟刘天瑞全家外出“趁熟”。刘天祥还立下两纸“合同文书”,载明“应有的庄田物件房廊屋舍,都在这文书上,不曾分另。兄弟三二年来家便罢,若兄弟十年五年来时,这文书便是大见证。特请亲家到来,做个见人也,与我画个字儿”。

苦命的刘天瑞夫妻

在中国古代,“合同”是指有骑缝记号的一式多份的书面文件,和今天法律用语的“合同”意思不一样。刘氏兄弟的这份合同文字是这样的:

“东京西关义定坊住人刘天祥,弟刘天瑞,幼侄安住,则为六科不收,奉上司文书,分房减口,各处趁熟。有弟刘天瑞,自愿将妻带子,他乡趁熟。一应家私田产,不曾分另。今立合同文书二纸,各收一纸为照。立文书人刘天祥同亲弟刘天瑞,见人李社长。”

刘天瑞收了一纸“合同文字”,带了老婆孩子逃荒到了潞州高平县下马村,在张家客店暂住。客店老板张秉彝“因见刘天瑞是个读书的人,收留他在我店房中安下”。刘天瑞夫妇“染成疾病,一卧不起”,“莫说道他两口儿迎医服药,连衣服也没的半片,饭食也没的半碗”,先后去世。张秉彝和浑家郭氏按照刘天瑞遗言,收留了3岁的刘安住,没有给他易名。“自小教他读书”,过了15年后,才告诉他原委。于是刘安住背负了父母的骨殖,赶回老家,打算给父母“入土为安”。

责任编辑:潘攀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