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动力之源
未来网:长征历史对中国梦的实现有什么现实意义?
马福云:在长征中所铸成的长征精神对实现中国梦具有积极促进作用,两者之间是历史与未来的关系。
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所形成的长征精神中,其坚定革命的理想信念,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与人民群众患难与共、不畏艰阻、艰苦奋斗的精神等都对中国梦的实现具有极大的促进和激励作用。长征精神不但是实现中国梦时最具号召力的精神基础,而且是实现中国梦过程中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动力来源,同时也是全体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思想支柱。
长征已经成为历史,而长征精神则永远留存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中。
中国梦是中国人民追求的,是未来要变成现实的社会生活场景。在实现中国梦的历程中,需要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抱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立足人民根本利益、独立自主、实事求是,坚持走中国特色发展之路;同时要赋长征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创新发展长征精神,以长征精神成就中国梦,以中国梦创新长征精神。
青少年以长征精神为指引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未来网: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对青少年的成长有什么意义?
马福云:继承发扬长征精神,对青少年成长具有重要意义。要让青少年在充分掌握长征历史史实的基础上,学习、认知,并理解长征精神,引导青少年以长征精神引导自身行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一是培养青少年坚定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它为青少年确立人生前进的方向。一旦培养出正确的理想信念,就会成为支配青少年行为的持久力量和主导精神。在物资资源丰富的今天,只有培养青少年的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才能不会在物质生活中沉寂,才能产生不竭的精神动力,不沾染社会虚假丑恶现象,不被眼前的困难和挫折打倒。青少年要学习长征精神,树立成长成才的理想信念,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社会做贡献。
二是培养青少年艰苦奋斗精神。任何幸福生活都需要通过艰苦奋斗去创造。红军的长征苦难历程考验了工农红军,铸就了红军艰苦奋斗、不畏艰难的精神。今天的青少年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影响较大,过多温暖与照顾使其心理脆弱、自立能力较差。因此,有必要在对其开展长征的艰苦奋斗精神教育,使其不怕吃苦、敢于正视困难、迎接挑战,在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和难题时顽强拼搏,通过不断完善充实自己,为国家建设、社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是从中国实际出发。红军长征的进行与当时接受了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以及受教条主义和冒险主义的影响有关。长征途中,中国革命问题开始从我国实际出发,独立自主地探索解决,从而奠定了革命胜利的基础。广大青少年要吸取我党长征前的教训,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学习目标和制定学习计划,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目标。
未来网:现在很多青少年对历史了解认识不够深刻,怎么样让青少年正确认识长征的历史和意义?
马福云:青少年处于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时期,对青少年进行有针对性地教育,使其深刻认识理解长征精神、长征意义十分必要。因此,要采取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长征的意义。
一是利用建党节、建军节、国庆节等节日,在学校组织青少年开展长征故事会,在社区开展老军人志愿服务、参观走访等活动,给青少年讲解长征故事,宣扬长征任务及其事迹,加深青少年对长征基本史实的认知,深化青少年对长征精神及其意义的理解。
二是利用青少年的团队组织优势,组织青少年在烈士纪念日、抗战胜利纪念日、国家公祭日等节日到革命遗址、红军烈士墓、烈士陵园等地开展缅怀纪念活动,重温长征历史故事,深化青少年对长征历史事实的把握,加深青少年对长征精神及其意义的理解。
三是组织学校青少年与部队英模单位开展结对互助、军地共建等活动,开展“向红军致敬”志愿服务,组织青少年志愿者看望慰问老党员、老红军、革命烈士遗属,引导青少年学习老一辈的优良品质,使其在活动中接受鲜活的爱国教育,深化对长征精神的认识。
四是组织青少年参加暑假夏令营、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带领青少年到军事博物馆、烈士纪念馆,以及长征途中重要事件发生的地点进行参观考察,引导青少年体验长征历程的艰难,对青少年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培养青少年艰苦奋斗、为事业而奉献的革命精神。
未来网:新时期,这一代的青少年该如何传承长征精神?
马福云:一是要教育青少年了解长征的历史。工农红军长征是1934年10月开始从中央苏区等地向陕甘宁苏区的战略转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方面军分别从各苏区向陕甘苏区的战略撤退和转移。其中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后挺进湘西,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后,转向贵州,渡过乌江后夺取遵义。在遵义召开会议上重新确立了毛泽东等对红军的领导。此后,工农红军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圈。此后红军一路前行,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到达陕北吴起镇,自后在甘肃会宁实现了红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会师。
二要教育青少年理解长征的意义。长征胜利是中国工农红军的三大主力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在1年左右的时间内进行了战略大转移,它表明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是一股不可战胜的政治军事力量。长征虽然使党领导的南方根据地丢失,以及部分红军力量受到损失,但是却锻炼了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红军。长征的胜利预示着中国革命新的局面的开始,中国共产党及其中国工农红军战胜困难坚强意志和生命力是不可战胜的。
三是要教育青少年把握长征的精神。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长征精神对中国革命的胜利发挥了积极指引作用。其中,坚定的理想信念像灯塔一样指引着革命前辈浴血奋斗,为革命事业而舍身取义,推动着革命事业的前行和革命胜利的到来。工农红军在长征中与左倾错误及分裂倾向做斗争,独立自主、一起从实际出发逐渐探索创造农村保卫城市的革命道路使得中国走向革命胜利的大道。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面对自然环境挑战、面对国民党敌军的重重围困等所锻造成来的艰苦奋斗的意志使得其面对重重挑战和逆境,最终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