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党建> 正文

梅敬忠:官德修养与作风建设(3)

(二)官德的内涵

组织部门考察领导干部的标准,就是看领导干部是否具有四德:一是政治品德;二是职业道德;三是家庭美德;四是社会公德。官德就是指官员的职业道德,也就是官员在工作实践中应当遵守的道德准则和行为标准,是官员应当具备的道德品质和职业修养,是一个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概念。

第一,官德是为官者的立身之本,是自律也是他律。从江泽民总书记到胡锦涛总书记再到习近平总书记,都谈到了法来他律、德来自律。特别强调道德教育,因为法律是他律,最后落脚点还是在德,德是内在的规矩。但是对领导干部来说,也有一些官德方面的外在规范。2015年出台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强调的八条,都是最简练的官德规范。

首先,要解决好廉政与勤政的统一性问题。没有勤政,再好的廉政都谈不上官德。为什么中央将解决懒政问题提上了重大议事日程?领导干部怕出事儿而不干事,这是个问题。2014年,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童名谦被处刑罚,他就是标准的懒政典型。他没有贪污受贿,但他作为领导班子的班长,在衡阳市人大选举湖南省人大代表前后暴露出的贿选问题中没有采取有效措施,严肃查处,他的管理就有问题。后来,中纪委因为懒政问题,也处理了一些领导干部。因此,现在有勤政和廉政相统一的说法。

其次,道与术的问题。工作方法、工作技巧是术的层面,还要上升到道的层面。中国古代讲究道与术的关系。很多医书中的前几个章节都要谈医德。一个医生医术再好,没有医德,也不是个好医生。医生讲究仁心仁术,官员也一样,官德和医德是相通的。

第二,官德也是一种官场文化,文化跟人的关系就是要内化于心。有人总结出四点,供大家参考。

第一,内心的修养。官德就是一种内心的修养,不是外在的。做表面文章是不长远的。

第二,无需提醒的自觉。如果总是需要提醒,达不到不用提醒就能自觉遵守规矩纪律的程度,就不是真正的官德。

第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官德不是不讲自由,如果处处受管制,还怎么干事?要达到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就要有底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做人做事的底线划出来”。做一件事情,先把底线想好,哪些东西绝对不能碰,之后才能放心大胆地去做。这就是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所以,习总书记既说了一个大的原则,也说了一种工作方法,干事要有底线思维。

第四,为别人着想的善良。德,当然是一种善良的品质。我们讲国家政治体系,善就是好,好的政治就是善政的治理体系。中国有句古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作为联合国的基本遵循,写进了联合国《人权宣言》。当年在讨论大家共同遵守的原则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八个字得到了世界各国政治家的高度认同,所以,联合国把它译成了英文,并作为一个口号。

因此,既然官德是一种文化,就一定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夏衍先生是文化名人,1995年在北京医院去世,他最后留下的遗言让人非常感动。在他弥留之际,他的秘书跟他说,夏老你坚持住,我去叫医生来。夏老挣扎着起身,艰难地说出几句话:不能说叫,要说请。而这两句话就成为夏老最后的遗言。这就是夏老的品德,一个人能够做到这种程度,真的是做到了将他遵行的规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责任编辑:王莹校对:赵苇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