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党建> 正文

梅敬忠:官德修养与作风建设(15)

(四)提高官德修养的途径

怎样提高官德修养?这就要讲到内圣外王之道。中国的儒家经典《大学》里讲,政治要达到一个目的,即“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为实现这个目标,提出了“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格物”到“修身”,就是我们说的“内圣”;从“齐家”到“平天下”,就是我们所说的“外王”。格物、致知,是说认识事物要有知识获得;诚意、正心,儒家认为人心本善,只是后来在社会受到了污染,要把它收回来。所以,儒家认为修养是求其放心而已。然而,达到修身的目的还远远不够,还要有所作为,那就是外王。王是指统治、治理。外王首先要齐家,把家治理好。之后,才能治国、平天下。这就是内圣外王之道。

所以,中国古代认为最好的政治就是要达到四个字——王道乐土。王道乐土是中国最高的政治理想。若要为王,就要内圣,王道的要求是很高的。儒家讲,要格物外求,见贤思齐,培养智者人格、君子人格、贤人人格,直至圣人人格。那么,怎么达到内圣外王之道呢?我提出四个途径。

一是修身为本:古代对官员个人修养的重视。首先,要掌握慎独,独处一方时如何把持住自己。湖南省委原副书记,共产党员的榜样郑培民,将儒家“八慎”总结概括为“四慎”——慎独、慎微、慎始、慎终。独处一方时要谨慎,细小的事情要谨慎,事情的开始要谨慎,事情的结尾也要谨慎,就是做人“四慎”。修身清廉,刚才已经讲到了。当然,慎独也是修身,曾国藩遗嘱第一条就谈到慎独,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

二是齐家为基古代对官员家庭美德的重视。其中有三个关键词,我们要坚守。一是家和,家和万事兴。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注重家庭美德,二是孝悌。孝,主要是对父母亲孝;悌,是兄弟之间和睦。孝为人之本。三是乡情,故乡之情。现在我们不再说乡绅文化,而是说乡贤文化,号召领导干部为家乡的社会建设做贡献。在古代社会,乡绅对维持社会安定起了很大的作用。

三是治国为要:古代对官员治国理政品质的要求。我们刚才讲,不光要是忠臣,还要是良臣、谏臣。谏臣就是敢于提意见,刚正不阿的人。中国古代最好的大臣是这三种品质的统一。

四是天下为怀:古代对官员文化胸襟的重视。一个光辉的榜样就是范仲淹。范仲淹在中国古代官员里既是政治家,又是军事家、文学家,还是一个慈善家,其《岳阳楼记》里有个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现在,《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就已经体现了这种先忧后乐的思想。范仲淹的慈善机构范氏义庄,有很多很好的规矩,值得我们今天的慈善机构学习。共产党人的延安情结跟范仲淹也有关系。延安有一个清凉山,当年范仲淹就镇守清凉山。之前有部关于延安的片子就谈到范仲淹的思想、情怀也是共产党人的一个思想来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提得很到位、很接地气。我们《准则》里的先忧后乐、先公后私,是对它的一种继承。

万里无云万里天,无云可以指自己内心,内心修养到没有云雾遮蔽的时候,万里的蓝天就是属于你的。朱熹讲,修炼“如水中月,须是有此水,方映得那天上月;若无此水,终无此月也。”最后,将“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送与各位,祝各位鹏程万里,万事如意,谢谢!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王莹校对:赵苇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