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惠琴:《三言二拍》金钱观的解读

摘要:《三言二拍》大家都比较熟悉,“三言”,由冯梦龙编著,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小说集的总称。“二拍”,由凌蒙初编著,是《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二部的总称。 陈老师今天给我们简单介绍了《三言二拍》的内容,又从金钱的凯歌、金钱的利剑和金钱的超越三个层面把《三言二拍》的金钱观刻画的入木三分。

QQ截图20160812172007

陈惠琴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印刷、出版,违者负知识产权法律责任)

完整报告:http://www.71.cn/2016/0812/904552.shtml

分段视频:http://www.71.cn/2016/0812/904554.shtml

一、《三言二拍》的基本内容

《三言二拍》大家是比较熟悉的, 今天我主要给大家简单说一下关于《三言二拍》的几个知识点。首先讲关于《三言二拍》的命名,尤其是“三言”的命名。冯梦龙在《醒世恒言》原序中写道:“明者,取其可以导愚也。通者,取其可以适俗也。恒则习之而不厌,传之而可久。”我觉得冯梦龙挺有预见性的,他觉得他编的“三言”能够传之而可久。果然在几百年之后的今天,我们还在读它,说明他当时的愿望已经实现了。

冯梦龙没有当过大官,也没有大富大贵,只是当了一个小县官。但就像曹丕说的“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好文章,他的生命得到了延续。《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这三本书名字虽然不一样,但是它们的主旨、宗旨是一样的。显然冯梦龙是希望通过通俗小说来劝喻世人、警戒世人、唤醒世人。那么,冯梦龙、凌蒙初这两个编者,他们主要的编写原则是什么呢?答案是“谐于里耳”。“谐于里耳”就是要让大家觉得他们写的内容要被大家很容易接受的意思。如果传播一些东西,不能让听众觉得有意思的话,是根本传播不下去的,所以要“谐于里耳”。但光这样就行了吗?不行。因为有些非常有意思的段子是比较粗俗的,这是文人所不能容忍的。所以,除了“谐于里耳”,还要“辅以文心”。

在这之前,像《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小说,要么是写遥远历史的;要么是夸大了现实的;要么就像《西游记》是折射现实的。这些小说都离现实比较遥远,都是现实耳目之外的故事。而《三言二拍》的作者们,他们的创作宗旨非常明确,就是要追求耳目之内,写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听得见的奇闻异事。他们就是以这样的艺术追求,用小说来映射世道人心,同时,也希望能够保持文学作品的艺术品格。

还有就是“善读者可以广情,不善读者亦不致于导欲”。什么意思呢?就是善于读书的人,读了这些作品之后,他的内心情感会更加深广、丰富;不善读书的人,读了这些故事,不至于从中学到一些不好的东西。其实这个度把握起来不容易,如果文章不能有趣一点,就不能适应大家的口味,可是如果适应太多了,可能又会不太好。所以,冯梦龙就把这两者分得很清楚,他相信不管是善读者或者不善读者,都能够喜欢读这个书,都不会引起太大的麻烦。

我想在座的诸位都是善读者,希望能够以此广情。大家注意这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情,一个欲。善读者可以广情,说明它的重点在情,那么与它对立的另外一面,就是欲。

现在来讲这个题目的后半个解题——金钱观。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对钱的概念不是很明确,我认为就是每天工作换来一点钱,这些钱可以给家人换来生活资料。为什么会写这篇文章呢?这里面有个契机,是有感于现实。因为现在的人们对金钱过分的追求导致了一些问题。

有一次我在家里看电视,看到有个财经频道在播一个纪录片,这个纪录片出现了“货币”两个字。货币是知识分子不放在眼里的东西,觉得没什么可听的,我正想换台的时候,那个片头词把我吸引住了。

片头说“它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泥板上,它在亚细亚海边的贝壳里,它在太平洋岛屿的石头上,它在印第安人的珍珠项链里。它是阳光,成就了一切的一切,让自由成为自由,让财富成为财富;它是冰冷的,定义了今天的格局,让欲望成为欲望,让战争成为战争;人们知道它从哪里来,但不知道它会往哪里去,它在今天人们的心目中,仿佛是空气、水、阳光,是陪伴人一生的东西,那么它到底是什么东西?它就是人们熟悉而又陌生的货币。”这个片头词一下子就把我的心抓住了,货币的问题被它描绘得这么美好。

责任编辑:王培培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