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惠琴:《三言二拍》金钱观的解读(2)

摘要:《三言二拍》大家都比较熟悉,“三言”,由冯梦龙编著,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小说集的总称。“二拍”,由凌蒙初编著,是《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二部的总称。 陈老师今天给我们简单介绍了《三言二拍》的内容,又从金钱的凯歌、金钱的利剑和金钱的超越三个层面把《三言二拍》的金钱观刻画的入木三分。

后来想想,尽管我们瞧不起它,但是我们每天的衣食住行离不开它。如果我们没有钱去买穿的、吃的,恐怕女同胞们要在家里自己织布做衣服,男同胞们要下地干活,自己种庄稼才有的吃。所以,我认为应该正视这样的问题。在这之前我有点愤世嫉俗,觉得大家怎么都围着金钱,可是看到这个片子之后,我就突然醒过来了,我觉得应该对金钱有比较客观的看待。不能一味追逐金钱,也不能一味拒绝金钱。

那么,中国古人对货币的认识是怎样的呢?古人对金钱观的态度,对金钱观的表现又是怎样的呢?随着金钱开始流通,人们会思考这样的问题,钱是什么东西?它从哪里来?它是如何流通的?钱具有怎样的魔力?可能一般的百姓不会想这么多,但作为文化人会思考这样的问题。中国古代最早对这个问题进行比较深刻和全面论述的是西晋的鲁褒。他写了一篇《钱神论》,这篇文章中写道:亲爱如兄,字曰“孔方”。说钱这个东西像兄弟一样,叫做孔方。为什么叫孔方呢?因为钱币中间的洞是方的,外面是圆的,是天圆地方的意思。从铸币的角度解释,是因为中间有一个孔,在铸造时会比较方便。还有就是流通的时候也比较方便。

《钱神论》中还提到,“钱之为言泉也”。钱的得名,其实就是源泉的泉。在古代泉和钱都有钱的寓意。“百姓日用,其源不匮。无远不往,无深不至。”这句的意思是,我们每天跟钱发生联系,源源不断,再远的地方,再深的地方它都能够到达。“京邑衣冠,疲劳讲肄;厌闻清谈,对之睡寐。”这就是说京城的那些达官贵人在讲学的地方总是打不起精神,只想瞌睡。可是“见我家兄,莫不惊视”一看到我孔方兄出来了,莫不惊视。“钱之所佑,吉无不利”。用钱保佑我们,可以大吉大利。“何必读书,然后富贵”!这其实代表了现在一部分人的金钱观。

有人开玩笑说,一些人没读多少书,但挣得比博士挣得工资高多了。所以,有一些暴发户说,我不让我的孩子读书了,你们这些博士还没有我挣得多呢。所以“钱之所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是故忿诤辩讼,非钱不胜;孤弱幽滞,非钱不拔。”这段话就是说孤弱者非钱不拔,没有钱就不能帮他们摆脱困境。“怨仇嫌恨,非钱不解。”就是说邻里之间、朋友之间的一些冤仇怨恨,只要有钱就能解决。

“吾以死生无命,富贵在钱。何以明之?钱能转祸为福,因败为成,危者得安,死者得生。性命长短,相禄贵贱,皆在乎钱,天何与焉?”在鲁褒看来性命的长短,跟天没有什么关系。性命的长短,官位俸禄的高低,都在于钱的多和少,天又怎么能决定呢?这个文章很明显就是在揭示金钱对儒家人生价值观念的扭曲。因为在鲁褒所处的时期,上层贵族和官场里的风气非常不好。在当时,贵族阶层如果被判死刑,在法律上是可以用钱来买活的。所以鲁褒想批判这种现实。

责任编辑:王培培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