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象透视(2)

峡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象透视(2)

颂好人,彰显道德风尚

为营造争当道德公民、争做“峡江好人”的浓厚氛围,峡江打出一套立体式、多层次、高密度的组合拳:

———以媒体发布为契机,唱响好声音。在峡江电视台、县报开设道德建设专题专栏,保证重要版面和黄金时段的篇幅、频率;利用“网信峡江”“掌上峡江”等微信平台,刊发道德建设评论文章、播放道德模范人物先进事迹,谱写崇德向善的主旋律。

———以公益广告为平台,营造好氛围。制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海报5000余份,刊播“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1500幅,设置文明礼仪展示牌1000个,让市民群众深切地感受道德在身边、身边好人多的社会氛围。

———以道德讲堂为载体,传递正能量。将90后艰辛养家的最美女孩曾菲菲、“背”着母亲上学的孝心女孩周青青、扎根山区42载的乡村教师刘九根等凡人故事搬上了峡江36个文明单位设立的道德讲堂,累计举办“道德讲堂”宣讲172场次,受教育市民9800人次。

———以好人发布为重点,教育身边人。充分利用好人长廊、好人墙、公交站台宣传栏、礼堂祠堂等载体“晒”好人,将草根典型“细沙”般的好事张榜公示,全县每月发布“身边好人榜”95期。

见贤思齐、崇德向善。如今,无论是到政府机关,还是进乡镇学校,均能看到一个个身边好人事迹,像一阵阵清风吹进每个人的心田,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学好人,播撒道德新风一个好人带出一批好人。

在峡江,有这样一个女人,叫张建华,12年来献血6200毫升,按一个病人需400亳升的血量计算,她所献的血能挽救15人的生命。在她的影响下,连同事和原本不赞成她献血的丈夫也纷纷加入到爱心献血活动的队伍。

在峡江,有这样一个特殊农民,叫陈万生,趴在床上35年,高位瘫痪让他无法离开那张简单的木床,但他身残志坚,以病残之躯唱响好人之歌,35年坚守辅导村里的留守儿童,每天放学后就有一大帮孩子涌到他的床边,把这里当作第二课堂。在他的示范感召下,所在村村民互助友爱,邻里和谐。

种子发芽需要良田沃土,文明养成离不开“社会营养”。在峡江,正是有许多像张建华、陈万生这样的好人,持续释放着巨大的道德力量,带动了更多的市民投入到爱心团队、志愿服务当中。

目前,峡江县已有213个志愿者服务分队和5个社区学雷锋志愿服务站,有党员志愿者、环保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巾帼志愿者、慈善义工1.1万余人,精心打造了“玉峡V爱温暖叩门”志愿服务品牌,策划开展了“情系祖国未来关爱留守儿童”“爱我玉笥山保护母亲河”“情暖农民工”“见行动、比贡献、当先锋”等多项志愿服务活动。

积硅步致千里,积小善成大行。一个个身边好人,一件件凡人善举,描绘出一幅幅“小城大爱”的生动图景,为玉峡大地送来了满城春风。

责任编辑:张少华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