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是传达会议讲话精神、提升党员政治素养的主要媒介和重要形式。党课讲得效果如何,多半取决于讲稿是否切中实际、符合情境。上党课多讲短、真、新的“干货”,少些“高大上”的“水货”,更有利于党员在学思践悟中做合格党员。
讲提纲挈领的“短话”。党课内容首要的是与会议精神、政策方针相适应,向中央看齐。党课中讲“短话”,不是含糊其辞、避重就轻,更不是断章取义、肆意变通。而是精神实质传达清楚的“短”,是把准政策内核的“短”,是要将政策文件、会议内容的要义、关键词提炼出来,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最切合岗位的特色话语传达给党员。除此之外,“长话短讲”也是考验领导干部语言风格和表达能力的试金石,是作风转变和提高效能的试验场。如果一味追求以会议落实会议,那么贯彻落实将“永远在路上”;如果刻意追求党课的时间长短,而忽视党课的实质内容,也是“捡了芝麻漏了西瓜”的不明智之举。上党课长篇大论,实则内容“假大空”,这种习惯于当“麦霸”的做派,说到底是“高高在上”官本位思想在作祟。党课上讲“短话”,一方面,需要严格控制党课的时间,压缩党课稿字数,“空话套话”少说不说。另一方面,要求言语表达要言简意赅、内容提纲挈领,用最短的语言把精神讲明白,把问题讲透彻。
讲贴近实际的“真话”。无论是讲党课、座谈会,还是工作部署、经验交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真话”,是最有效果、最具艺术的话语。如果党课“摸不着边”,或者党课讲稿都无法触动自己,那么如何让党员能够从党课中汲取营养,如果无法入脑入心,那么又如何以理论为纲指导实践。细想起来,党课不贴实际,实际是没有听群众所说,思群众所想,是与党员、职工交流和谈心的机会少。反映出的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官僚作风,拉开的是与群众的距离。交流思想少了,蹲在田间地头的次数少了,党课就自然少了真情实感。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党课效果的大小关键就是看党课内容是否来源于实际、是否能够与党员的思想产生共鸣,多走出去解民情、通民意,才能讲出接地气的实在话;培养“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用心,多些“不如亲手下地锄”的体验,才能深入实际、了解实际,从工作中得到“充实感”,党课中也就讲出真情实感。
讲紧跟前沿的“新话”。用老办法处理新问题,用老经验解决新矛盾,这是行为上的固步自封。体现在讲党课上,或是理解不透新的精神实质,或是不学不用新理论知识,或是契合不紧群众的思想新动态,或是对新方法新技术不闻不问。思想上缺乏前瞻性,行动上也会“慢半拍”。明者因时而变。党课中要讲“新话”,是要在继承经典经验的基础上求发展,是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是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但讲新话并不意味着“曲高和寡”,或一味追求“标新立异”,更不是不切实际的新口号、华而不实的新概念,而是需要融入理论与经验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表述,是让党员听得懂,关键时刻用得上,能够指导实际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新创造。“新话”,来源于知识的不断更新,技术的不断前进,思想的日新月异,这要求讲课者养成发展、辩证、全面认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形成新的思想,为讲话提供新的素材源泉。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网友之家栏目投稿邮箱为:jst71ztz@126.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欢迎加入网友之家QQ交流群,2群:531249826,大学生交流群: 522415122。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