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文字要存敬畏之心

对文字要存敬畏之心

R151438617104688_change_p56_b

近日,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杂志社历时一年的“围观名家博客”活动收官。以传统媒体的错误率(传统媒体的错误率为1/10000) 作对比,在12个月中,有12位名人的博客分别被“咬”。在被“咬”的名人当中,周国平、郎咸平、方舟子的语言文字差错较少,位列差错率“榜尾”;而收藏名家马未都与“80后作家”韩寒、郭敬明则差错较多,排名差错率“榜首”。此结果一出,立即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又据文化媒体报道:去年12月26日,《咬文嚼字》杂志社发布了“2012年十大语文差错”。很多涉及社会热点事件的语文差错,被专家们一 一“揪”出。这些差错,既包括人们以口语发音替代书面语发音而引起的错误,也有同音不同意或音形相近的字在写法、用法上的混淆,还有简化字与繁体字通用而引发的误会。此外,微博语言、法律用语、汉字数字、历史典故等,在日常生活使用和新闻报道中,也都出现了不少差错。

在这两篇关于语言文字使用问题的文化新闻中,虽然主角不同,但犯的都是语言文字方面的错误。对名人、作家来说,如果他们运用语言文字的态度很随意,几乎毫无规范意识,低级差错触目可见,那么,大众读者(其中不乏他们的“粉丝”)对此会作何感想?会不会因此而对其作品质量、写作精神和文学态度产生质疑呢?这些名人、作家,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会不会因此受损?按理说,名人、作家写作是为了与读者进行心灵沟通、情感交流,从而产生精神和思想的共鸣。他们所使用的手段和工具就是语言文字,如果名人、作家使用语言文字时,不能保持最基本的正确无误,又怎么能追求语言文字的诗意、灵动和韵味,又怎么能 够达到其写作目的和文学效果呢?

责任编辑:李天翼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