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孝道文化 践行核心价值(2)

传承孝道文化 践行核心价值(2)

摘要:孝道贯百代,上下五千年。孝道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发挥着修身养性、融合家庭、报国敬业、凝聚社会、塑造文化的统领作用,体现着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二、从当今思潮中,明晰孝道文化的现实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在源远流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孝道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具有带根本性的现实意义。

1、传承孝道文化能促使道德底线不失“守”。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思想多变、利益多样、价值多元,少数是非、荣辱、美丑不分的现象,混乱社会的价值取向,道德的感化力在不断弱化,导致“做好人、行善事”之风而失去了应有的底气,“扶,还是不扶”,曾经不是问题的问题,今天却成了一个问题。孝道文化本质上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契合,因其直观性、地方化和认同感,千百年来在民间固化而生发出强大的道德力量,促使道德约束回归正途、道德底线坚不可破,而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石。

2、传承孝道文化能促使道德天平不失“衡”。转型期是发展黄金期,也是矛盾凸显期,是发展中的问题、成长中的烦恼,会引发和滋生种种唯利是图和权力腐败的现象,让有德之人吃亏、做缺德事又得不到应有责罚的社会约束机制和惩戒制度缺失,或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而孝道文化是个人、家庭、社会三位一体,个人生孝行、家庭举和美、社会达幸福所形成的道德氛围和无形力量,势必发挥潜移默化和润物无声的道德感化作用,使道德天平始终保持平衡。

3、传承孝道文化能促使道德标杆不失“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极端利己主义的滋长,造成欲望之内无规则、私利之外少操守,导致道德标杆偏离了自身轨道,丧失了道德“社会方向盘”的引领作用。孝道文化是一个家族、一个特定区域乃至更广大领域内群体共同遵循的行为方式,“爱心、敬意、义举、善行”等成为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了的道德标准,也是个人立身处世和调节社会关系的方向标,从而使道德标杆保持在正向轨道。

三、从道德修养中,注重孝道文化的实践养成

孝道贯百代,上下五千年。孝道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发挥着修身养性、融合家庭、报国敬业、凝聚社会、塑造文化的统领作用,体现着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要把孝道文化作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在小处、细处、实处上着力,以自觉践行孝道文化的实际成效,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在小处着力,做德行良好之人。坚持从点点滴滴做起,从一言一行开始,将“知孝理、守孝德、践孝行”作为不可触碰的道德底线,作为内化于心的恒定操守。坚持从小处内省自讼,“吾日三省吾身”,“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不断地自我省察,自我净化,自我提升。坚持从小处克己自律,把道德规范看成是自我解剖、自我斗争、自我改造和自我提升的过程,视口碑名声为德行的影子,小节之中有大义,“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时”,“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在实处着力,做知行合一之人。“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知孝理、守孝德、践孝行”之风,将孝道、义举、善行落到实处,落地生根,“知行合一,止于至善”。要把孝道文化深度融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中,融入到每个人的灵魂深处,转化为实际行动、实在成效,在思想上认同、在内心上尊崇、在行动上自觉,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孝道文化不断扎根土壤、推陈出新,像空气和水一样无处不在、无处不有。

(作者为中共望江县委常委、宣传部长)

责任编辑:王妗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