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义林:谨防片面认识“共享”发展理念

伍义林:谨防片面认识“共享”发展理念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正是由于切合时代需要,一经提出就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同和拥护。就共享理念来说,切中社会心理、百姓期待,集中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揭示出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享既有深刻的理论内涵、多维的政策取向、复杂的生成机理,又与社会制度、经济形态、价值取向、现实问题深深关联,需要全面具体地把握其内在本质,防止片面性。

共享并非政策表象,而是制度本质。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要发展生产力,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共享将这个根本性的理想目标,落实为可操作的阶段性目标,体现了过程与目标的统一。共享理念必须有政策来支撑,靠政策来贯彻,但政策都是在一段时间内、一定历史和国情条件下制定施行的,在合理与时效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正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利益群体阶段性分化、利益现实诉求多样化、利益预期多元化同时并存,在复杂的利益社会环境中,政策需要不断更新完善。如果拘泥于政策层面,局限于一时一事,缺乏根本原则的贯穿,往往会事与愿违。政策应当随时随地调整,但共享的根本价值取向永远不能变,这就是制度的本质。

共享并非片面均享,而是共建共享。共享必须公正,必须解决好起点、机会、过程的不公平问题,使“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同成长进步的机会”。消除两极分化不是抹杀一切差别,不是不顾生产力水平和国情搞平均主义,甚至走进“均贫富”的历史怪圈。共享的前提是共建。“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没有共建,全面共享、全体共享就会成为泡影。

共享并非线性升级,而是系统生成。进入新阶段,人民群众总体生活水平提高了,满足获得感的范围扩大了,共享目标空前多样,共享发展必然成为全方位系统生成的过程。一个城市GDP上去了,优质教育没跟上,居民有怨言;一个地区工业发展了,就业好了,环境受到污染,百姓依然不满意。当改革进入深水区,发展进入转型期,政策调整单兵突进已难以取得成效,“一俊遮百丑”式的发展很难畅行无阻。“十三五”期间“共享发展”仅民生方面目标就有:实现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公共文化、环境保护、教育质量、人口均衡发展等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努力做到全覆盖,这些都是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必须尊重系统生成的新要求,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通过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的协同推进,实现共享发展。

共享并非增长阻力,而是发展动力。讲共享就要讲“一个都不能少”,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讲全覆盖,这是共享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社会公正的内在要求。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损害其他群体的合理利益,造成新的不公,弱化发展的动力。习近平总书记说:“改革既要往有利于增添发展新动力方向前进,也要往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方向前进”,就是讲的要防止片面性。公正就要维护每一个社会群体的基本的平等的权利,既要提升全体人民基本生存和尊严的底线,也要不断拓展社会各群体自由发展的空间,激发每个人的活力和创造力,促进社会团结整合,有效推动社会发展。

(作者:北京日报社副总编辑)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