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谈敬老

重阳节谈敬老

摘要:尊老敬老爱老,不是一人之事、一时之风,而是全社会的美德,是长久的美德,需要人人参与、久久为功。“重九江村午宴开,奉觞祝寿菊花醅。”今天是重阳节,让我们行动起来,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关爱老人、孝敬老人,共同谱写尊老敬老爱老的新篇章。

今年10月9日是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九月九日之所以叫做“重阳”,是因为我国传统典籍《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日月并阳,所以叫“重阳”,也叫“重九”。又因为“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敬老,因而重阳节在民间也常被叫做“老人节”、“敬老节”。

敬老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敬老其实就是在敬未来的自己,因为人都有老的那一天,这是不能违背的自然规律。青葱少年锦帽貂裘,飞步相逐岱岳,仿佛就在昨天;白发老翁面苍指瘦,蹒跚挪行堂下,转眼成为现实。“眼复几时暗,耳从前月聋”,不知不觉地,看报纸漫漶,如同水过三军;听人话模糊,只疑东窗私语。这就是老之将至矣!年纪大了,感官不灵敏,行动不自由,所以要人关爱和照顾。特别是现在我们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老人越来越多,更要提倡尊老敬老爱老,要让这个美德,成为维系当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法宝。

首先,工作中要尊老敬老爱老。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单位里面有几个老同志,也可能是“一宝”。不可否认,干工作,当然是年轻人更有朝气、更有活力、更有开拓进取的精神,所谓“雏凤清于老凤声”,老年人力有不逮之处,年轻人很快可以顶上。但是,我们一定要看到,老同志也有老同志的优势和长处。

比如说,他们有丰富的工作经验。经验直接体现着一个人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在实践中遇到问题能否及时做出正确决策、寻求科学适当的解决方法的能力。“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很多工作的处理,特别是那些急难险重的任务,经历过就是比没经历过的处理起来更加得心应手。庖丁解牛,熟能生巧,假如他刚入屠行,自然不会游刃有余。见多自然识广,我们在工作实践中,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向一些有经验的老同志学习,吸取他们在工作中的一些好方法。毛主席说过:“把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他的本领就大了。”年轻干部要学经验、长本领,就要有这种“向老同志学习”的态度。

再比如说,老同志比年轻同志更有判断力。判断力是一种智慧,是一个人认识事物、把握事物发展趋势、规律和主要矛盾的敏感和能力。是否有判断力,直接影响着决策是否全面、客观、科学。年轻同志初出茅庐,激情是有的,但是在整体地、全面地认识工作方面,可能不如老同志更有战略眼光。这方面就要经常地向老同志虚心请教,请他们在关键时刻帮忙掌掌眼、指指路、拿拿主意,有助于我们强化整体思维、“一盘棋”思维,可以让我们少走弯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责任编辑:于川校对:周艳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