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琪:避开经济学研究的思维陷阱(2)

井琪:避开经济学研究的思维陷阱(2)

避免合成与分解谬误:适用于整体的结论不一定适用于个体,反之亦然

合成谬误与分解谬误是一对有联系但又相反的思维错误。合成谬误是认为对局部成立的结论对整体也成立,分解谬误是认为对整体成立的结论对局部也成立。然而,事实往往并非如此。对局部或个人来说正确的结论并不必然适用于整体,反之亦然。这是因为在许多情况下,构成整体的个体之间存在相互影响,这种影响通常会导致集体行为的结果与个体单独行动的结果大相径庭。例如,在球场观看比赛时,如果一名观众站起来,这样的举动能使他看得更清楚(尽管这样做并不礼貌);但当所有的观众都站起来时,每位观众就和坐着观看的时候没有什么区别了。

因此,当研究者的视角在微观和宏观之间转换时,一定要警惕这两类思维错误。不能草率地用适用于个体的结论解释整体,同样也不能草率地用适用于整体的结论分析个体。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有人说这是因为现在的大学生在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力不行。这就犯了用个体解释整体的错误。对于正在求职的大学毕业生个体来说,在毕业生数量供大于求的情况下,竞争力强的人一般能够先得到工作机会。但如果把劳动力市场中求职的大学毕业生作为一个整体考察,那么,无论他们的职业素质和工作能力如何提高,也不能够创造出新的就业需求。也存在相反的例子。在消费者众多、充分竞争的袋装奶市场中,单个消费者显然并不能影响牛奶的市场价格,但所有消费者作为一个整体就能影响牛奶的市场价格了。同样,为了避开早晨上班高峰时段的道路拥堵,许多人选择早出发半个小时。但如果所有开车上班的人都这么做,结果只能导致道路拥堵的时段提前。

避免诉诸个别和类比推理谬误:需要仔细考察因果关系成立的前提

在应用某些结论解释新的事件或者现象时,需要特别注意这些结论成立的前提条件,否则就会陷入诉诸个别和类比推理的逻辑谬误。

诉诸个别的逻辑谬误是在人们使用某些一般性结论分析和解释新现象时,仅仅使用有利于该结论的个别证据却忽视其他相关信息而产生的。例如,主张采取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人,会反复拿出西方国家在私有化基础上建立自由市场经济带来过经济繁荣的例证,却忽视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基础和环境与西方国家不同,也没有考虑众多发展中国家采用了西方模式却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事实。

类比推理的逻辑谬误是指简单认为如果A和B相似,那么,对A真实的事件对B也一定是真实的。例如,因为量化宽松对刺激衰退的美国经济是有效的,就机械地认为中国在面对经济增长减速时采取同美国一样的货币政策也是有效的,而不去考虑货币政策有效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是什么、这些条件在中国是否具备等问题。同样的逻辑错误还有,因为中国实行市场化取向的经济改革实现了经济的长期增长和繁荣,所以其他国家只要实行市场化取向的经济改革,也一定能实现经济的长期增长与繁荣。事实上,实行市场化取向的经济改革只是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一个必要条件,而并非充分条件。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副编审)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