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世界犹如一个单位直角三角形,两个直角边有一个相反相成的属性,像量子纠缠一样,相互叠加、偶对平衡存在于一个事物之中;这个相反相成的属性此消彼长、偶对平衡,但都始终恒等于“1”,从这个角度讲,中国太极图及其思想表达的核心就是偶对平衡、对立统一,就是关于“存在者之存在”的几何表达,是对“存在”之根据的表述,是“being of beings”中的“being”,是“一即一切”中的“一”,它源于勾股定理,却早已超越了勾股定理,不仅表达了欧拉公式的思想(eiθ·e-iθ=(cosθ+isinθ(cosθ-isinθ)=cos2θ+sin2θ=1),并且早已开启了相对世界的大门,表达了在近现代才发展起来的现代数学模糊集合的重要思想。“弦”不能等同于“玄”,其实并不“玄”。
英国学者李约瑟曾质疑中国古代技术为什么没有产生科学,近代大儒梁漱溟先生则认为中国文化是早熟的文化。有的时候,可能真会觉得,真理之所以难以被人普遍接受,就是因为太简单。在人们追逐物欲的物理世界里,后物理学显得如此孤傲和凋零。但是,正如《论语·子张》中孔子的弟子子夏所说:“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礼记·大学》说:“知止而后有定。”面对科学的日新月异,我们的确需要回到事物本身。玻尔建立的对应原理和并协原理与太极图的联系,证明太极图的原理是具有科学性的,而太极图的S曲线可以被数学函数所描述,更可以证明太极图的图形本身是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家的数学智慧。当我们用数学函数S曲线证明了太极图的科学性,我们就不能把这种合乎科学性的事实看作是一个偶然性,相反,我们应该认识到,只有合乎可以被函数描述的S曲线的太极图,才是古代太极图的本来面目。
哲学寓于现实又超于现实,是源于现实问题而又被高度凝练用来指导现实的学说。《周易》体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统”,故而它理应是可以被“学统”所证明,被“政统”所遵循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应是基于其道统基础上的延伸,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内涵的基因一定是它的道统本源,也是文化外延的依据,将道统、学统、政统三者融会贯通,且将文化内涵的基因与文化的外延广泛联系起来的学说,则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其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质,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作为《周易》思想的历史展开,太极图的出现使“一阴一阳谓之道”有了更加形象的表达。马克思说:“当一门学科还不能被数学所充分表达的时候,说明它尚不完善。”太极图是可以被数理方程所充分表达的标准图,这无疑可以增强我们对以《周易》为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
(陈克恭,甘肃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西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马如云,西北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七届“秦元勋数学奖”获得者)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