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义国:长征中的“女神”(2)

吴义国:长征中的“女神”(2)

摘要:30名女红军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是中央直属机关负责人和领导干部的夫人,如邓颖超、康克清、蔡畅、贺子珍等;一部分是卫生部门的女同志,如邓六金、刘彩香、李桂英等;一部分是工作组的成员和政治战士,如李伯钊、王泉媛等,主要担负调查土豪、宣传群众、寻找民夫等工作。

吴富莲率部与敌人进行了九昼夜的周旋,出色地完成了钳制敌人的任务,但也被凶残的马家军重重围困。为了避免全军覆没,吴富莲和王泉媛不得不把真相告诉大家:妇女团已面临绝境,愿意下山的可以独自逃命。然而,没有一个人愿意下山,她们激昂地喊道:“死,死在一块;烂,烂在一堆!”

“那是怎样惨烈的战斗啊。”讲解员说起这段故事时眼中噙满了泪水,“他们就地打响了最后一次战斗”:班长张富指,拉响手榴弹和敌人同归于尽;有的女战士用刀子、剪子切断了气管,把大烟土和金子吞进了肚子;有的战士手挽着手,高唱着《国际歌》,从山头上跳了下去……

吴富莲身中数弹仍坚持战斗,最后还是倒在了阵地上。在狱中,坚贞不屈的吴富莲吞针自杀,年仅25岁。

更多的女红军,也许没有吴富莲、王泉媛指挥战斗的惊心动魄,但她们冲杀在战斗一线,经受着生死考验,书写着荡气回肠的美丽故事。

1935年4月初的一个晚上,女红军们刚拖着疲倦的身体赶到贵州盘县附近的五里牌,一群敌机就快速俯冲下来用机枪迎头扫射,3枚炸弹投向休息营地。战士们迅速隐蔽,但令人绝望的是,一些红军伤员躺在担架上根本动不了,其中有一位是在攻打娄山关时立下功勋、在攻占遵义时失去一条腿的红军政委。贺子珍本来是隐蔽在路边一道土坎下的,但她不愿战斗英雄面临危险,冲上去趴在这名伤员身上,用身体为他筑起了一道屏障。作家常敬竹在《战地女杰》一书中这样描述:“一枚炸弹投了下来,在她(贺子珍)身边顿时腾起一股烟尘……敌机飞走了,枪声、爆炸声停止了,硝烟和尘土渐渐消散开去。贺子珍的身体里嵌满了弹片,鲜血把军衣浸染得殷红。”直到建国以后去世,贺子珍的头颅里还残留着一些弹片,成为“永恒的记忆”。

毛泽东讲过:“全国妇女起来之日,就是中国革命胜利之时。”以吴富莲、贺子珍为代表的女红军们,把自己的理想铸进了长征这座伟大的历史丰碑,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革命理想。

“是毛主席把我带上长征路的”

像大多数女红军一样,危秀英也是童养媳出身。

出生于瑞金叶坪乡一个贫困家庭的危秀英,长得十分瘦小,被毛泽东、朱德等人戏称为“矮子”,是美国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在《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里描述最多的女性之一,不仅因为她“像小白胡桃一样娇小”,更重要的是她“在长征路上抬担架最多、救人最多”。

长征出发前夕,危秀英家里要把她卖了,是红军解救了她。据《开国英雄的红色往事》记载,危秀英曾感激地回忆,是毛泽东对她说:“秀英,你还是跟我们走吧,要不,红军走了你还得被卖掉。”70多年后,弥留之际的危秀英还记得那段往事:“是红军救了我,是毛主席把我带上长征路的。”

1934年10月,危秀英被编入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总卫生团干部连,当了一名政治战士,主要是照顾伤病员,分派担架,给伤病员和民工做思想工作。行军时,她同临时雇来抬担架的民工走在一起,鼓励他们跟上队伍,有时还要顶替他们抬担架;宿营时,她还要照顾民工的生活。

一次,危秀英护送刚生过孩子的陈慧清的担架追赶部队,路上遭到敌人的袭击,抬担架的民工跑了3个,剩下的一个也说没力气了,抬不动了。危秀英见情况危急,连忙将自己的半袋子干粮给了他,并说服了这位民工,和她一起抬起陈慧清前进。最终,他们翻过两座山,通过了敌人的封锁线,脱离了险境。

1935年7月,部队到达四川毛儿盖,邓六金、廖似光、刘彩香3个女战士和哨兵、通讯员误食野蘑菇中毒。危秀英急中生智,将手伸进刘彩香的喉咙去掏,让她把毒蘑菇汤呕出来。就这样,危秀英将他们一个个救活了,还用同样的方法,救了红四方面军一位团长、一位政委和一位参谋长。

类似这样的故事很多。女红军们在冒着天上敌机轰炸、地上敌军围追堵截危险的同时,还要照顾战斗部队留给她们的老弱病残。

有一次,一个双腿负伤的红军战士走不了路,一时找不齐抬担架的人,邓六金便自告奋勇地抬起了担架。可是,大半天过去了,他们还是没有追赶上部队,邓六金心急如焚。在爬一个陡坡时,邓六金的体力透支到了极点,步履维艰,大家劝她休息一下,邓六金何尝不想坐下来?但她喘着粗气坚定地说:“我们一定得在天黑之前赶上部队。”话还没说完,一口鲜血从嘴里喷了出来。抬担架的老乡害怕了,忙说:“女人干不得这个。”伤员也说:“女同志,你不行,再等等,也许能碰上个男人……”邓六金没有争辩,抹掉嘴巴上的血迹,舒展了一下腰身,招呼老乡抬起担架继续朝山上爬去。那名老乡感动得不得了,边走边流泪,说邓六金是个罕见的坚强的女子。

伴随着激烈的战斗,经过艰苦的长途跋涉,邓六金等女战士随着大部队来到了陕北。董必武赞叹她们道:“这是许多男子望尘莫及的。”

“这个女同志不简单”

“夹金山上雪似银,脚踏冰雪奔前程。革命豪情比火热,融冰化雪步不停。”在广东丰顺县坚真公园里,一身戎装的李坚真骑着骏马,手持望远镜,面带微笑,深情地望着各项建设日新月异的家乡……李坚真铜像矗立坚真公园,在夕阳的映照下熠熠生辉。公园花岗石墙上雕刻着李坚真平生所创300首山歌中的85首,读着它们,笔者感受到,山歌中透露出的更多的是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正是对党有着坚定的信仰,对党的事业充满信心,女红军们才在这场举世闻名的长征中,焕发出夺目的光彩。”

李坚真19岁时就走上了革命道路。1930年春,时任闽西汀东县委书记的李坚真,碰巧遇见了正在福建养病的毛泽东。听说她开展群众工作和土地革命很有一套,毛泽东夸赞她:“这个女同志不简单啊!”

长征路上李坚真更不简单。中国女红军纪念馆的讲解员介绍说,中央红军到达土城时,大部分女红军编在干部休养连,李坚真任指导员。在青杠坡战斗中,一股敌人突破了红五军团的战线,干部休养连行军队形一下子被冲乱了,牲口上驮着的物资和担架上的伤员,陷入了寸步难行的境地。一些民夫听到枪炮声越来越近,丢下担架和伤员逃跑了。危急时刻,“李坚真等女红军们勇敢地冲了上去……在一条土沟前,伤员们无法通过,她们就纵身跳下去,冒着生命危险把伤员们驮了过去”。

“翻过一岗又一岗,夜黑行军道路长。肩抬担架闯天下,革命思想当太阳”。这是李坚真在四渡赤水战士们最疲惫时唱的山歌。“金沙江水急又深,手牵手来心连心。阶级姐妹团结紧,不怕敌人百万兵。”无论身处多么艰苦的环境,李坚真都积极开展文艺宣传,以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鼓舞战士斗志,被誉为长征路上的“百灵鸟”。

在一次与敌人的意外遭遇战中,红军主力部队已经走远了,而负责休养连安全的军委警卫营却还没有上来,休养连被暴露在一个十分开阔的地带上。蜂拥而上的敌人见只有几位女红军护送,立刻气势汹汹地包围过来,形势万分危急。李坚真迅速集结女红军,利用手中简陋的武器一边顽强阻击敌人,一边带着其余的女红军和休养连边打边向路边的深沟里转移,以便追赶部队。不料,敌人发现了她们的意图,号叫着冲了过来。李坚真命令女红军们:“快利用附近的掩体,阻击敌人!”女红军们与敌人对射起来。有的战士忍不住,几次想冲出去同敌人决一死战,都被李坚真制止了。她说:“同志们,节省子弹,拖住敌人,为警卫营的到来争取时间。”等敌人靠近,李坚真同战士们对准敌人一起开火,敌人丢下十几具尸体,退下去了。半小时后,军委警卫营赶到了,牵制住了敌人,李坚真等才得以护送干部休养连向深沟撤去……

浙江舟山群岛的第一批共产党员、中共于都县和胜利县的第一任县委书记、中央红军中唯一一支女红军队伍的政治委员……拥有这些称号的女红军金维映与李坚真有着一样的传奇经历。

中央红军离开江西后,金维映担任妇女队政治委员和党支部书记(刘群先任队长),让她们自己供给自己,自己照料自己。令人想不到的是,这支女红军队伍不但完成了任务,还成为红军与老百姓凝结亲人情谊的桥梁。

“当年的女红军们,曾在镇上的文昌宫搞了一次大型演出,宣传红军的主张。”在贵州习水县土城古镇,当地人纷纷向笔者讲述当年的往事:“演出时,台上的演员还向台下的孩子们撒铜钱。有上百的青年看了演出后十分激动,当场报名参加红军。”87岁的老奶奶李昌玲还唱起了当年的民谣:“红军干人心连心,鱼儿和水永不分。红军爱民如亲人,干人永远念红军。”

其实,参加长征的女红军“个个都不简单”。心中只有别人的“永远的大姐”蔡畅、“拼了命也要保护军委领导”的智勇双全的康克清、身患重病坚持长征的邓颖超、为了完成重任搁置张闻天求婚的“小麻雀”刘英、拉着马尾巴过雪山的邱一涵、怀着身孕偷偷长征的曾玉、鏖战河西走廊的吴仲廉……她们的名字和血染的风采,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

在波澜壮阔、空前绝后的红军长征铁流中,女红军们用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表现出了追求独立、向往自由的妇女解放精神,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彻底革命精神,互相帮助、团结战斗的阶级友爱精神,先人后己、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精神。

女红军不愧为时代骄子,不愧为“女神”。

责任编辑:潘攀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