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涉及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以及其中诸多具体问题。而“大党建”最着意的乃是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提高马克思主义水平的问题。着意于这个问题,正是由于思想理论建设始终是党的建设中的“根本建设”。
对于共产党人来说,“马克思主义政党”和“工人阶级政党”是对等的概念,二者互为规定,举一而赅二。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它科学阐明了人类社会一般进程和工人阶级实现自身解放的一般条件,它为工人阶级成为具有高度自觉性和组织性的历史活动主体提供了思想基础。可以说,马克思主义水平的高低是工人阶级政党先进与否、能力大小的重要表征。
我们的革命、建设和改革所取得的所有成就都是因为理论正确。而苏联解体、苏共垮台的根本原因,“说到底,是其逐步脱离、背离乃至最终背叛马克思主义所致”。这是符合历史辩证法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一定的意识形态通过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如果“理论正确,党就坚强,政策就正确,思想就统一,经济就发展,社会就稳定”;“如果理论出了问题,迟早要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同上书,第136—137页)
领导干部在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中具有特殊地位。“在领导者思想理论素质、政治水平、文化知识、领导能力、道德品质、性格气质等诸多内在素质中,思想理论素质起着基础性的导向作用”。(同上书,第209页)如果理论上不坚定、不清醒,就谈不上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的政治立场、鲜明的政治观点、坚强的政治纪律,也谈不上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这样,在工作中,在看待形势时,就容易患得患失,看不清大局,看不到长远,要么整天忧心忡忡、丧失勇气,要么整天沾沾自喜、盲目乐观。领导干部应该普遍熟悉一两门专业知识,同时,有一门科学知识是所有党的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真正懂得了马克思主义,不仅可以坚定共产主义信念,防止一些同志(特别是一些新上来的中青年同志)在日益复杂的社会现象中迷失方向,而且可以从根本上保证我们经济建设任务的胜利完成。”(同上书,第204页)
重视理论的根本体现,就在于勇于并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本国实际和时代发展相结合,在不断出现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的情势中始终把握正确方向。这无疑是我们党始终坚持深化“大党建”而形成的一个重大而鲜明的优势。正是凭借这一优势,我们党回答和解决了不同历史阶段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中遇到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带领全国人民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