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万里征程 谱精神华章

绘万里征程 谱精神华章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美术作品创作展举办

8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战胜重重艰难险阻,最终在西北地区胜利会师,完成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这是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壮举,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为了隆重纪念这一历史性的时刻,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共同主办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美术作品创作展”于10月22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组织者特邀军史专家和美术专家反复论证,选取红军长征中最经典的12个历史节点,以“十送红军”“血战湘江”“遵义曙光”“四渡赤水出奇兵”“娄山关大捷”“彝海结盟”“飞渡泸定桥”“翻越雪山”“草地铁流”“智夺腊子口”“直罗镇大捷”“大会师”作为表现主题,并组织全国7大美术院校和部队组成了12个创作团队,历时一年,创作出12幅3米×8米的宏幅巨制,串缀出长征的大致脉络,以油画和中国画的形式再现那段艰苦卓绝的峥嵘岁月。

再现历史时空

12组主创人员和团队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满怀对革命先烈无比崇敬之情,本着尊重历史,敬畏生命的态度,努力驾驭历史神韵、当代精神,力图还原历史的真实,深入挖掘和表现这种深沉的、激动人心的、涤荡灵魂的内在的壮美精神。

杨参军、井士剑、任志忠和周小松创作的《遵义曙光》,将时间定格在会议结束后,与会人物走出会议室,站在走廊上,画面人物形象与天空微明的曙光寓意相吻合,更深化了遵义会议历史意义的表达。晏阳、李武创作的《智夺腊子口》通过险要隘口的地形描写和拂晓正面攻击的真实场面营造,来虚写这战斗背后的神奇用兵。陈坚和李明峰创作的《直罗镇大捷》虽然没有直呈激战的场面,却通过大雪渐渐覆盖了的激战场地、被俘国民党残军的描绘,让人想象到曾经的殊死搏斗,这是画家通过意境来揭示战役的激烈与残酷的艺术创造。王颖生、董卓创作的《翻越雪山》克服了风景描绘的局限性,画家运用综合材料,着眼于典型环境的描写与典型战士形象的塑造,从而将实写与象征进行了巧妙的结合,使画面脱离一般性的叙事而更具有象征的深度。罗奇、孙佳兴、黄福昌、翁润鹏、林海东创作的《草地铁流》画面上的红军将士都是背对观者、低头寻路、艰难跋涉的形象,远处出现几匹孤零零的低首寻觅的战马,画家力图改变以往过于乐观地描绘红军过草地的场景,而试图再现凝重而悲壮的历史氛围。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