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中央执政权威和治理效能
这次全会正式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这对于维护党中央的执政权威,促进党中央治理国家的效能,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个国家、一个政党,领导核心至关重要。它关系国家治理成败,关系政党执政兴衰。全党以及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需要有一个带头人,需要有一个核心。
邓小平1956年在谈党的民主集中制时说:“在任何一个组织中,不仅需要分工负责,而且需要有人负总责。没有小组长,一个小组也不能行动,这难道不是人所共知的常识吗?”1989年,他进一步明确指出:“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
邓小平的考虑是很深的,是非常具有战略眼光的。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承担领导责任,领导十几亿人进行现代化,没有一个真正的政治家作为领导核心是不能想象的。
当前,中国治理和中共执政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世所罕见。世界格局正在深刻调整,国内格局正在深刻变革,尤其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处于关键阶段,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正处于紧要时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一个有智慧、有担当的领导核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治理中国的绩效非常亮眼,中国社会不断呈现出新的发展样式和进步姿态。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的伟大斗争实践中已经成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
20多年前,邓小平就强调:“中央要有权威。改革要成功,就必须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现在,改革到了一个新的重要关头,推进改革的难度一点都不亚于30多年前。与30多年前的改革相比,当前改革的障碍主要来自人,来自利益的羁绊。经济学家奥尔森认为,一个国家稳定发展久了,国内就会开始形成利益集团。目前,国内就有一些既得利益者阻碍中央改革部署的落地。没有中央权威,没有集中统一,就没有治理效能,再美好的改革愿景和发展蓝图都无法落地。
十八大以来,党内成立了若干决策、议事协调机构和领导小组,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了多个领导小组组长或委员会主席,包括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中央军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等。明确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可以更好发挥党中央协调权力、资源配置的作用,增强中央决策部署的权威和治理效能,增强人们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的获得感,从而避免中国成为一个固化的中国、一个违背社会主义本质的中国。
不仅是改革。明确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对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共享、开放的发展理念,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调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等战略实施等,均具有积极而重大的意义。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