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书林:马克思主义历史思维的新发展和新运用(3)

刘书林:马克思主义历史思维的新发展和新运用(3)

三、以科学的历史思维分析中国共产党人科学社会主义事业的理论与实践,抓住主题、主线、主流和本质,揭示科学规律,坚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早在2010年7月21日全国党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就代表中共中央强调科学研究党的历史的问题。他指出,坚持实事求是研究和宣传党的历史,要牢牢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旗帜鲜明地揭示和宣传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领导地位和核心作用形成的历史必然性,揭示和宣传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揭示和宣传通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性,揭示和宣传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领导人民所取得的伟大胜利和辉煌成就,揭示和宣传党在长期奋斗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形成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决反对任何歪曲和丑化党的历史的错误倾向。这是党史工作必须遵循的党性原则,也是每一个党史工作者应该履行的政治责任。不仅如此,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还提出,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能态度暧昧,不能动摇基本政治立场,不能被错误言论所左右。实际上,习近平同志在这里提出了党史研究的基本原则:第一,总的原则是实事求是;第二,要抓住历史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不能用一些细枝末节、个人特殊感受来代替历史发展大趋势;第三,五个“揭示和宣传”是党的历史研究的根本任务;第四,坚决反对任何歪曲和丑化党的历史的错误倾向。这些原则具有拨乱反正的意义,把多年以来历史研究中的乌烟瘴气做了一次大扫除。

针对几十年来西方敌对势力丑化和歪曲社会主义国家历史所产生的恶劣影响,党的十八大以来明确提出了清除和批判历史虚无主义的任务。苏联为什么解体?苏共为什么垮台?一个重要原因是全面否定苏联历史、苏共历史,否定列宁,否定斯大林,搞历史虚无主义,思想搞乱了。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我国开始活跃,是以“重新评价”为名来歪曲党的历史和新中国历史为基本特点的。其主要表现为:否定革命,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只起破坏性作用”;否定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称是“误入歧路”,党的历史和新中国历史是“一系列错误的延续”;否定已有定论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贬损革命前辈,诋毁党的领袖。历史虚无主义的要害,是企图通过否定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新中国历史,从根本上否定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地位和作用,进而否定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合法性。

近年来,特别是在网络空间和新媒体平台上,历史虚无主义达到了疯狂的程度。他们甚至通过恶搞狼牙山五壮士、刘胡兰、毛岸英、黄继光、邱少云、雷锋等英雄模范人物,企图全面消解崇高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他们通过拨弄“细节”,提出别有用心的“质疑”,企图颠覆人民英雄形象的地位,动摇人们对这些英雄人物的敬仰,继而动摇人们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历史虚无主义反对党的领导的政治立场十分鲜明。在历史虚无主义的逻辑之下,近现代历史上已有定论的反动人物如慈禧、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蒋介石等人,被美化为“救星”“英雄”“正面人物”。有人故作姿态地进行煽动:“告诉你所不知道的袁世凯”“告诉你所不知道的李鸿章”“告诉你所不知道的蒋介石”“告诉你所不知道的慈禧太后”……他们挖掘所谓“细节”和佚闻,冒天下之大不韪,为已有历史定论的反派人物翻案、贴金。

历史虚无主义的恶劣影响不可小看。在丑化社会主义制度和丑化党的领袖方面,他们已造成极为严重的消极后果。古人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近年来,国内外敌对势力往往拿中国革命史、新中国历史来做文章,竭尽攻击、丑化、污蔑之能事,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乱人心,煽动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这个重大政治问题处理不好,就会产生严重政治后果。这些认识十分深刻。对于历史虚无主义,我们任何时候都不应该掉以轻心。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