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五大发展理念 全力助推分享经济

贯彻五大发展理念 全力助推分享经济

2015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深化了我党对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为我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分享经济,则是指机构或个人将拥有的闲置资源的使用权有偿让渡给他人,让渡者可以获取回报,被让渡者可以分享他人的闲置资源。分享经济的本质是闲置资源使用权的转移,表现形式是物品的重复交易和高效利用。一般也把分享经济称为共享经济,不过鉴于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中的“共享”内涵更为丰富,从这个角度说,“分享经济”属于但还不能等同于“共享经济”,我们下文中还是称“分享经济”为宜。分享经济的现象由来已久,但引起大众的注意却是近年来的事情。分享经济发展时间不长就已经快速地渗透到了很多行业和细分市场并获得了极为迅速的发展。

作为一种新型的商业模式和生活方式,分享经济集五大发展理念于一体,是五大发展理念实践落地的典型范例。

分享经济是创新的。创新绝不仅仅单纯指科学技术上的创新,还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分享经济的产生当然是创新。分享经济首先是商业模式的创新,以我国分享经济的领头羊滴滴出行为例,滴滴出行以互联网为平台,整合社会上闲置车辆、车内空间和驾驶技能等闲置资源,通过大数据计算高效匹配出行供给与需求,消费者可以便捷地约车,价格明确,支付方便。此外,商业模式的创新又带来科技和文化的创新,滴滴出行的发展带动大数据计算、卫星定位系统等科技进一步创新发展,也使人们在接受分享经济的同时接受了合作、分享的文化理念。

分享经济是协调的。分享经济以互联网为平台,互联网打破了各种限制,对所有参与者平等开放。不管你身处何地、身居何职,接入互联网之后都是平等的。互联网的公平接入使得分享经济能有效降低供需双方的门槛,减少了机会不平等。分享经济有利于改善劳资关系。人们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和擅长的工作,工作时间也更加灵活。整个社会将成为自由职业者的联合体。分享经济可以多个维度地增加各个领域的有效供给,将制度红利深层次地释放,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竞争力,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

分享经济是绿色的。分享经济就是以物品的重复交易和高效利用为基本表现形式的,通过将闲置资源利用起来,能够提升现有物品的使用效率,高效地利用资源,降低资源的消耗,减轻地球环境的负荷,实现个体的福利提升和社会整体的可持续发展。此外,政府还可以利用分享经济优化能源结构,以新能源汽车为例,近期多地相继出台“网约车细则”,不少地区都对司机与车辆的注册运营定出了高门槛,可以在此基础上对符合要求的清洁能源汽车注册准入予以政策倾斜,以鼓励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短缺,分享经济的发展无疑能有效缓解我国资源环境的压力,对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分享经济是开放的。开放不仅意味着对外开放,还包括对内开放。不可否认,国内各地之间的开放程度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分享经济的发展会反作用于并推动移动通信设备和互联网的发展,这又将提升国内各地的开放程度,让资源在全国范围内优化配置。从这个角度说,开放和协调有一些共性,事实上,五大发展理念本身就是一个整体,相互之间联系非常紧密。此外,在政策上也会倒逼改革,各地政府要着力为分享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就要放慢政策市场的准入限制,加大市场开放的力度。

分享经济是共享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但与此同时收入差距扩大、区域发展失衡等社会问题也不容忽视。如何在基本社保体系之上全面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成为现阶段绕不开的难题。分享经济的本质就是资源共享,分享经济的发展可以让全体人民更公平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建设和谐社会,更能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有使用权未必一定要有所有权。分享经济初步发展的今天,通过临时租借和二手市场等形式,一个买不起房、买不起车的低薪阶层完全可以有房可住、有车可开,相信随着分享经济的进一步充分发展,更多类型的商品都会被卷入分享经济的滚滚洪流,人们的生活质量也会随之进一步提升。

国家信息中心与中国互联网协会分享经济工作委员会最新发布的《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6》显示,我国参与分享经济活动总人数目前已经超过5亿人,报告预计,未来五年,分享经济年均增长速度在40%左右,到2020年市场规模或将占国家GDP的10%以上。在这个蓬勃兴起的市场里,分享经济潜力巨大,发展前景无限。预计未来十年,中国分享经济有望引领全球。中国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亦是社会效率相对较低的国家,分享经济恰好是适合中国发展的一剂良方。在分享经济这个领域,我国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靠前的位置,接下来应保持并扩大我国在这一领域的优势,把握时代赋予中华民族的机遇,实现弯道超越,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网友之家栏目投稿邮箱为:jst71ztz@126.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欢迎加入网友之家QQ交流群531249826,大学生交流群: 522415122。

责任编辑:李丹华校对:于川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