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义桅:树立全球治理的中国自信与自觉

王义桅:树立全球治理的中国自信与自觉

学者·语粹

●中国参与全球治理,不只是更好地确保自身权益,提升制度性国际话语权,也是要改变“有治无理”和“有理无治”的局面。所谓“有治无理”,就是发达国家把持,发展中国家边缘化;所谓“有理无治”,就是我们有理念,但影响力不够。中国参与全球治理,就是要实现“有治有理”。

●真正的全球治理不是美国治理世界或者西方治理世界,而是世界各国尤其是代表人类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根据《联合国宪章》和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对全球性挑战的集体行动。全球治理必须是真正全球性的,正所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中国应对人类做出较大贡献”。这种贡献越来越体现在全球治理层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中国不能缺席。

“中国不能缺席”,亮明了全球治理的中国自信。这种自信源于改革开放所创造的发展奇迹,源于中国国内的治理成就,源于中国对推动世界经济增长及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的巨大贡献。全球治理的中国自信,更是源于中国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必要性

全球治理任重道远,为何中国不能缺席?其原因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认识:一是中国与世界日益形成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过去,中国一直强调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是对世界最大的贡献。现在,中国与世界紧密相连。全球治理格局取决于国际力量对比,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源于国际力量对比变化。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升发展中国家权益,均离不开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在此过程中,中国应更加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国际体系变革,增强制度性国际话语权。二是世界呼唤。“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随着时代发展,现行全球治理体系不适应的地方越来越多,国际社会对变革全球治理体系的呼声越来越高。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是国际社会的大事,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使关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主张转化为各方共识,形成一致行动。要坚持为发展中国家发声,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不仅要看到我国发展对世界的要求,也要看到国际社会对我国的期待。因此,中国全面而深入参与全球治理乃世界呼唤,体现了中国担当。

中国参与全球治理,不只是更好地确保自身权益,提升制度性国际话语权,也是要改变“有治无理”和“有理无治”的局面。所谓“有治无理”,就是发达国家把持,发展中国家边缘化;所谓“有理无治”,就是我们有理念,但影响力不够。中国参与全球治理,就是要实现“有治有理”。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最大的新兴大国、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又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东方文明古国,具有多重身份优势。这使中国在全球治理中能发挥好倡导者、协调者、推动者的作用。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