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永远的信仰丰碑

长征:永远的信仰丰碑

摘要:信仰作为人们超越有限追求无限、超越现实追求理想的精神活动,是克服困难、战胜敌人、推动社会发展变革的精神原力。作为参加过长征的老战士,邓小平对理想信念有着深切感悟。他多次说,为什么过去我们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

伟大的事业必成于伟大的信仰,必成于一大批矢志追求伟大信仰的人。红军长征胜利是如此,中国革命胜利以及当今中国崛起亦如此。80年后的今天,我们之所以对长征始终心存敬意,从更深意义上看,不仅在于长征战胜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和敌人,并取得胜利,更在于它使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的信仰追求,升华到了一个崭新高度。长征,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永远的信仰丰碑,成为中华民族永恒的精神财富。

信仰的追寻

如果说长征是一首“中国革命的壮丽史诗”,那么这首壮丽史诗的诗魂就是信仰。

那是一个追求信仰的年代,那是一群向信仰而生、为信仰而战的人。鸦片战争后,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华民族遭遇到了空前的生存危机,也遭遇到了空前的信仰危机、精神危机。从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一个个改造中国的方案失败、一个个主义登场又退场。一代代仁人志士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实际上也是探寻重构中华民族信仰体系的过程。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横空出世,才使近代中国真正找到了自己的政治信仰,找到了承载这一信仰的政治力量。

长征的领导者,是一群具有坚定信仰、用特殊材料制成的共产党人。翻开红军长征时的领导人履历,可以看到,任中央政治局委员的毛泽东、张闻天、朱德、周恩来、陈云、博古,任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的王稼祥、刘少奇、邓发、凯丰、刘伯承等,这些党和红军的高层领导人,他们大都受过系统的教育,许多都有在国外留学的经历。正是在各种主义的交锋论战中,他们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从此有了坚定的信仰追求,那就是推翻旧中国维护剥削和压迫阶级的统治,谋求劳苦大众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彻底解放。他们的信仰坚定而理性,他们随时准备为这种信仰奉献全部。正是这样一批中华民族精英,领导和创造了20世纪世界军事史上空前绝后的伟大创举。

长征中的广大官兵,大多来自旧中国赤贫阶层,在加入到革命队伍前,许多是不识字的赤贫农民。这些来自中国最底层社会的人,在统治阶级的压迫剥削之下当牛做马,共产党带领着他们改变命运的时候,他们在革命队伍中感受到“人”的尊严,也因此,除了与旧制度相抗争、对新世界充满向往之外,他们极少怀有私心私欲,信念极其坚定,意志格外坚强,投身革命洪流义无反顾。危秀英,在五六岁时被卖为童养媳,红军到来之前,如奴隶一般劳作,她是红一方面军长征结束时仅存的30位女性之一。仅在江西省兴国县,就有8万和危秀英一样出身的贫苦农民参加红军,有4万多人在革命中献出宝贵生命。到底是什么让他们迸发出无穷的力量?就是因为信奉共产党人的信仰,有着实现国家独立、民族振兴,变“饥寒交迫的奴隶”为“国家的主人”的强烈追求。

这样一支信仰如此坚定的队伍,有什么能够阻挡住他们前行的脚步,又有什么人间奇迹不可以创造出来?

信仰的力量

信仰作为人们超越有限追求无限、超越现实追求理想的精神活动,是克服困难、战胜敌人、推动社会发展变革的精神原力。作为参加过长征的老战士,邓小平对理想信念有着深切感悟。他多次说,为什么过去我们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

坚定的信仰造就了红军团结奋斗的强大凝聚力。信仰是凝聚共识、戮力前行的基石。对于长征来说,从准备不足、目标不清的战略撤退,到逐步明确方向目标的战略转移,信仰坚定尤为关键。长征途中,从通道会议至苟坝会议,再到著名的遵义会议,中央红军领导层内部围绕军事决策领导权问题产生过激烈斗争;中途会师后,在北下还是南上问题上,也曾出现张国焘分裂主义的严重错误。剑拔弩张的紧要关头,徐向前一句“哪有红军打红军的道理”,喊出了红军官兵的共同心声。路线之争,最终理性占据上风;权力面前,信仰也经受住严峻考验。争论是为形成共识,有了共识,就不折不扣执行。无论是毛泽东还是博古,都没有因为指挥权旁落而对革命心灰意冷,仍然在为党和红军的前途殚精竭虑,努力工作。来自各苏区的红军部队,也总是围绕着总的战略意图,实行密切的战略协同和配合。经过艰难磨砺的信仰才是真信仰,经过斗争考验的团结才是真团结,真信仰、真团结,必然会凝聚成一个患难与共、生死相依的战斗群体。

坚定的信仰造就了红军将士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信仰,往往因生存逼迫而发挥到极致。长征是红军的求生之路。长征途中,面对国民党数十万大军立体式围追堵截,红军翻越高山40座,征服江河近百条,通过人类难以生存的雪山草地,经历战役战斗600余次,损失人员达18万之多。他们中的许多人甚至不知道要到哪里,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就会倒下,但幸存者们仍前仆后继毫不动摇。在那些女红军身上,或许最能体现红军将士的坚韧意志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她们不但要与男兵一样作战,一样风餐露宿、长途行军,更要承受因为恶劣自然条件造成的各种隐痛,甚至落下无法生育的终身遗憾。红四方面军妇女运输连连长王泽南,这位裹着小脚参加长征的女红军,硬是以“三寸金莲”的小脚,一步步走出雪山草地。红军将士们战胜各种困难的勇气、与敌血战到底的豪气,成为信仰伟力的经典注释。

坚定的信仰造就了红军良好的内外部关系。红军是一支为着人民求解放的队伍。长征沿途经过10多个省,许多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很多群众对红军并不了解。然而“无论是谁,不论他开始怎样怕我们,只要我们对他说清楚了红军是什么,无不转忧为喜,同我们亲热起来”。刘伯承与彝族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的故事,在长征途中并非个例。得人心者得天下。红军所到之处,打土豪,给穷苦百姓分田地、分盐巴、分粮食,在短短几天里,就能聚人气、得民心。红军有超乎想象的约束力,铁纪严明。再饿,不抢老百姓的粮食;再冷,不擅进民宅。坚定的信仰产生出严明的军纪,严明的军纪促成了良好的群众基础。据统计,整个长征过程中,红军各部队共筹集上万吨粮食,补充约2万兵员,沿途群众的支援,成为红军长征胜利的重要保证。红军作为有着革命理想的新型军队,官兵一致,人人平等,这种新型、纯洁的内部关系,造就了一种空前和谐、团结、友爱的深厚氛围。正如美国著名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其著述中所提到的,“长征本身实际上已经成为了中国革命的熔炉”“经历长征锻造的红军情同手足”。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