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阶段性企稳条件逐步形成”——专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

“我国经济阶段性企稳条件逐步形成”——专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

1

开局之年看走势。2016年进入收官季,中国经济运行态势如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展怎样?宏观调控政策走向何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近日就此接受了新华社记者专访。

“经过多年的持续调整,我国经济趋势性下降的空间已经收窄,阶段性企稳的条件逐步形成。”王一鸣认为,我国经济仍然面临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要坚持实施适度扩大总需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稳定市场预期的政策组合,为经济筑底企稳创造条件。

经济由降转稳条件逐步积累

记者:如何评价今年以来中国经济的运行态势?

王一鸣: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积极因素明显增多,新常态特征更趋明显。

首先,经济运行发生多方面积极变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振了市场预期和信心,生产领域通缩明显缓解,工业企业利润持续改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稳,消费增长保持稳定,出口降幅继续收窄;经济增速持续保持在合理区间,由降转稳条件逐步积累。

同时,调结构转方式取得积极进展,消费和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主动力。

此外,新动力打开增长新空间,旧动力加快引入新机制。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成长。钢铁、煤炭等传统产业正在通过资产重组和调整转型,引入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焕发出新活力。

高度重视房地产和金融领域风险

记者:当下,中国经济需要防范和化解哪些风险?

王一鸣:随着经济增速放缓,高速增长期积累的风险开始暴露,特别是房地产和金融领域的风险隐患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一方面,房地产领域泡沫风险增大。新旧动能转换期实体投资回报率下降,资金“脱实向虚”,刺激了房地产投资需求。过度宽松的货币信贷条件,推动居民杠杆率迅速攀升。这些因素推动一线城市和部分热点二线城市商品住宅价格高位过快上涨,并造成金融资源过度向房地产领域集中。

另一方面,金融领域风险隐患增多。在投资收益率下降的背景下,经济增长对信贷扩张的依赖进一步推升杠杆率。过度负债和效益下降叠加,使企业偿债能力大幅下降,企业债违约事件明显增多。商业银行不良率持续上升,达到近年来高点。

我们要增强防风险意识,既要看到系统性风险总体可控,又要积极应对、有效处置,避免风险继续积累和扩散,并在推进结构性改革中使风险逐步得到释放。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