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了6年的教学生涯,我从教学一线来到了纪检部门,被安排在县纪委纪检监察三室工作。报到那天,看同事们有条不紊地忙碌着,查线索的,做记录的,装订卷宗的……在讲台上挥洒自如、游刃有余的我,像刚上学的小学生一样,有点不知所措。如何才能快速适应、胜任新工作呢?
我最先接到的工作是起草一个调研方案。写惯了教案的我很快做出了草案,连同附件一共12页。打印出来,请教同事,做修改,打印;请主任过目,修改调整,打印。如此反复。方案敲定,打印定稿,圆满完成任务的我颇为得意。本想着主任能夸我两句,但是他却盯着我办公桌上的一摞废稿皱起了眉头:“以后要双面打印,哪一页做了修改,选择‘打印当前页’来替换就行,这样才能节约纸张。”我忙不迭地点头。随后,他又补了一句:“单位这么大个摊子,你也浪费我也浪费,结果可想而知。咱们要打心眼里把这儿当作自己家,人人都是家庭成员,人人都有为家庭减少浪费的责任。”
主任并没有特别严厉,我却涨红了脸。“节约”,多熟悉的词,我在家教育孩子常提到的,自己却没能做到。对公家的东西,更没有刻意去想着节省。主任的这番话,让我反思起自己的工作方式,对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也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还有一次,我随主任去距县城30公里的常村镇,调查一起上级交办线索。有效证据收集不足,谈话对象又顾虑重重、吞吞吐吐,我们一直忙到下午1点。镇里要张罗午饭,主任不同意。我拉拉主任:“天这么冷,别再去找饭馆了,再说镇里这么热情。”主任看看我,沉吟一下,同意了,但一再交代不可浪费,只要最简单的工作餐。
饭端上来,两菜一汤,俩馒头下肚,饿意已消,再喝碗汤,浑身热乎。我抹抹嘴巴准备离席,主任说:“小张,你去送饭钱。每人15元,这是县里规定的下乡伙食补助。”
主任也太较真了,乡里会要吗?我捏着30元钱,心里犯嘀咕。果然,钱送过去,人家说啥也不收,推来推去,我只得又拿回来。主任看了我一眼,拿起钱亲自去送。
“小张,你的业务能力是有提高,但政治觉悟也得跟上。咱是去执纪审查的纪检干部,按规定不能在这里吃饭。吃了饭,就必须交伙食费,这不是小事,是原则。年轻人,不重小节,难成大德啊!”主任的语气还是很温和,却让我羞愧不已。
如今我已入职半年多,回想这些小事,在感激主任对我耐心细致教导的同时,我也深切体会到,细微之处见作风,正如古语所言:“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身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更要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树立细处着手、严谨务实的良好作风,为深入推进“三转”、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张晓勇 作者单位:河南省叶县纪委)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