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无“功”便是“过”

领导干部无“功”便是“过”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从严治党和反腐败的深入推进,中央“老虎苍蝇一起打”的高压态势着实让一些官员感觉有些“坐不住”。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平平淡淡过日子,当好岗位老好人,工作求稳怕乱、不思进取、不搞创新,总重复“昨天的故事”,一心惦记“不在人前,不在人后,保持中立”,遇到问题“绕道行驶”。在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新常态下,这些仿佛就是一些领导干部工作的所谓“套路”。实际上,这是一种逃避责任、不愿作为、不敢担当的表现,这样没有“功”自然也就是“过”。

2015年1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与来自全国各地200多名县委书记座谈时说:“不能干一年、两年、三年还是涛声依旧,全县发展面貌没有变化,每年都是重复昨天的故事。”总书记言下之意告诉我们:领导干部无“功”便是“过”。是领导干部就应该有担当、有作为,始终铭记“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始终把责任牢牢杠在肩上。

“不求有功”的思想是一种固步自封、畏缩不前的保守行为,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群众利益,障碍一方经济社会发展,甚至导致干群关系恶化,影响社会稳定,是最大的“过”。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此乃领导干部工作的灵魂。如今面对全国上下改革发展重任,我们要始终站在维护国家利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的高度看问题,具体做到“三敢”。

首先是要敢想。想是一种谋划,一种追求,一种工作基础。没有想法,哪来行动。领导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强化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始终把为人民谋福祉放在首位;要放开手脚,敢于创新,充分发挥想象力,破“禁区”、越“雷区”,始终不满足于现状;要大力发扬吃苦耐劳、钉钉子的精神,敢为人先的开拓创新精神和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同时,领导干部对于新知识的积累和新生事物的认识要较快掌握,并结合实际有效加以运用,切实将所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想出工作“金点子”,谋出发展“好路子”,用工作的最好成效取信于民、服务于民、造福于民,让工作与众不同、彰显特色。

其次是要敢干。干是一种智慧,一种精神,一种前进动力。领导干部要拿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拿出“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正气;拿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豪气,在工作中结合实际,主动大胆谋划发展思路,用创新的思维和发展的眼光分析形势、辨别真伪。要以迎难而上的干劲和拼劲开展工作,把心思用在干事创业上,把精力投到抓发展中,深入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到生产第一线去,察实情、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真正形成求真务实、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确保各项工作推进事半功倍、破浪前行。

第三是要敢担当。担当是一种作为,一种风范,一种工作情怀。在其位就要谋其政,行其权就要担其责。中国自古以来就强调从政要履责担当、有所作为。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讲的都是为官干事要敢担当、有作为。领导就是责任,不愿尽责,不敢担当,不愿作为,就不配当领导干部。我们必须深刻认识自身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以为党尽责、为国奉献、为民解忧的担当精神,以“铁肩担道义”的果敢和“妙手著华章”的自信,以夙夜在公、勤勉工作、鞠躬尽瘁的优良作风,切实履行好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职责。

实践证明:敢想敢干敢担当才是最大的“功”,也最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护;“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则是最大的“过”,终将招来群众的指责和谩骂。那些至今仍旧心存侥幸、保持中立、求稳怕乱领导干部,是该好好反思了。否则,下一顶无“功”便是“过”的帽子就扣到了你的头上。

(作者单位: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网友之家栏目投稿邮箱为:jst71ztz@126.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欢迎加入网友之家QQ交流群531249826,大学生交流群: 522415122。

责任编辑:李丹华校对:于川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