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壮海:学术话语体系建设的理与路(2)

沈壮海:学术话语体系建设的理与路(2)

建设这样的学术话语体系,需要“活用传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当代中国文化建设应当开掘、采借、继承的资源,这些资源也是当下的学术话语体系建设所当尊重与关注的对象。在现时的学术研究中,不少人习惯于、满足于甚或热衷于向西探索、追溯学术概念范畴、命题、观点之源,去“寻找”“发现”值得进一步展开去“叙说”、去“印证”的论题和问题。其实,将自己的思想传统、本土的学术资源闲置“界外”,既乏学术自信,也无以厚植自己的学术根底。对一切问题、论题、命题都非要找个“中学之源”固不可取,但只在“西学”中探其源流显然也非治学正途。学术话语体系建设应以开放的胸襟面对一切优秀学术资源,同时注重开掘本土资源,活用传统、用活传统。

建设这样的学术话语体系,需要通贯“言与道”。话语是“言”,但并非所有的话语都能赢得听众、传之久远、形成话语权。有生命力的“话语”、能够形成话语权的“话语”,背后一定有“道”,有深厚的思想,有深刻的识见。学术话语体系与话语权之困,折射的是思想之困。因而,在建设学术话语体系的过程中,既要关注如何言说的问题,更要关注言说什么的问题,把“道”的纵深探索、思想内涵的充实提升与“道”和思想理论的精美传神表达结合起来。换言之,学术话语体系建设,绝非“造词运动”,其所要求的,是高质量的、创新的、久久为功的学术研究。

建设这样的学术话语体系,需要“让话语植根当下,讲时代新话”。让学术话语有根,可从不同角度理解。“用活传统”是要深植文化之根;赢得大众,为海内外学界及社会公众广泛使用、乐于接受和“接着讲”,是要有受众之根,在大众化过程中彰显、激活生命力。让学术话语有根还有一重要理解角度,即要让我们的学术话语扎根在时代的土壤中、讲时代的新话、绽放时代的芳香。这就需要我们勇于面对新的时代、新的实践、新的问题,在综合利用各种思想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提出并深研新的、有生命力的概念、范畴、原理。学术研究和学术话语体系的建设中,不能“药方只贩洋人丹”,也不能“药方只贩古时丹”,而是要勇于用实践的炉火,炼出时代新丹。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