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庭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儒释道思想的特点

摘要: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34fae6cd7b899e5105c2db6845a7d933c8950d79

刘庭华 军事科学院军史研究部第四研究室主任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印刷、出版,违者负知识产权法律责任)

点击观看完整视频

点击观看精彩论述

导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年11月29日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讲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一、关于传统历史文化的内涵、实质及其分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看,从广义上讲,它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从狭义上说,则是指意识形态、上层建筑领域的东西,如儒家、道家、兵家、墨家等诸子百家的经典,四书五经、二十五史、唐诗、宋词、元曲,数不胜数,简直就是包罗万象。

总之,关于传统文化的定义和内涵的界定,在学术界仍有争议,但大多数专家学者已经形成有一个共识,即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要内容,虽不是全部,因为儒家思想在中国自汉武帝至清朝的二千多年的时间里,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成为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需要指出的是,以孔孟为主的儒家思想在几千年封建社会的演变中,也吸收了其他学派的一些有益的思想观点,如“无为而治”,强调“德治”,关注民生等。现在大家叫的“国学”,实际上是儒家为其主要内容的,这是不全面的。应该说,所谓的“国学”,应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而儒家、道家学说则是其中的主要内容之一。

责任编辑:李天翼校对:潘攀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