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庭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儒释道思想的特点(5)

摘要: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孔子“述而不作”,说了许多为人处事的格言。司马迁认为,儒家学问广博,以《诗》、《书》、《礼》、《易》、《春秋》、《乐》等六经为根本(6部儒家经典的合称,始见《庄子·天运》篇。后世学者对乐经有二说:一认为秦始皇焚书而亡佚;二认为原来就没有《乐经》。“乐“包括在《诗》、《礼》二经之中。后说较为合理。),然而“六经”的本文及其解释著作成千上万,接连几代人也弄不懂儒家的学问,一个人有有生之年也可能搞不清楚它的“礼”、“仪”。所以,儒家学术渊博,但缺乏具体的治国理民切实主张,一切(“以人主天下为仪表”)以帝王为楷模来规范天下人的言行,而提倡仁、义、礼等个人品德修养,花费气力多,而收到的功效少。所以,儒家学派所提倡、主张的事情难于完全照办(“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史记·太史公自序》)而且,儒家压制任何改革。孔子之道乃王者之道!

司马迁认为:儒家主张一切以帝王为楷模来规范天下臣民的言行,而提倡仁、义、礼等个人品德修养,缺乏具体的治国理民的确实主张,特别是儒家思想压制制度内的任何改革,导致专制(这不能完全由孔子来承担,是封建统治者或儒家学派后来加之)所以,儒家之道,乃是王者之道。但儒家主张君臣父子之礼,区分夫妇长幼之别,是对的。

当然,孔子仍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特别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司马迁仍然认为,孔子是思想文化“圣人”。孔子主张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提倡通过刻苦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等。

黑格尔对孔子则不以为然:

黑格尔认为,中国的孔子说了许多为人处事的格言,与他同时代的亚里斯多德等哲学家相比,他没有自己的思想体系。黑格尔在《哲学讲演录》中说:“《论语》中只有一些‘常识道德’,思辩的哲学一点也没有,只有一些善良的、老练的道德教训,从里面我们不能获得什么特殊的东西。这种常识道德我们在哪里都能找得到,在哪一个民族都找得到,可能还要更好些,这是毫无出色之点的东西。西塞罗留下来给我们的《政治义务论》便是一本道德教训的书,比孔子所有书的内容都丰富,而且更好。

第二、道家思想呢?它本质上是为弱者(广大老百姓)说话。秦厉公说:“老子这套学说,只利庶民,不利君王”

道家思想在先秦诸子百家中,是唯一吸收了其它学派长处的优秀成果。道家从关注天地自然、关注民生、关注弱者的立场出发,宣扬“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其主张是容易施行的。

司马迁认为道家思想在先秦各派学术中,是唯一吸收了其他学派长处的优秀成果。道家从关注天地自然变化,关注民生、社会的立场出发,宣扬“无为”,实际上是“无不为”,其主张是容易实行的(“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物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史记·太史公自序》这就是说,道家思想是依据阴阳家关于四季(天地)运行顺序之说,吸收了儒、墨两家的长处,又提取了名家的精要,随时势的发展而发展,顺应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树立良好的风俗和应用于人事,都无不适宜,意旨简明扼要而容易掌握,办事少而收到的功效多。

责任编辑:李天翼校对:潘攀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