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要:宜宾市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乡土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培育乡贤人士、编制乡规民约、诵读家风家训,做到以德育人、以文化人,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提供了丰厚滋养和共享平台。

近年来,宜宾市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为实干争先、富民强市,决胜全面小康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基础。

一、抓创新,搭建核心价值观建设平台

宜宾市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乡土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培育乡贤人士、编制乡规民约、诵读家风家训,做到以德育人、以文化人,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提供了丰厚滋养和共享平台。

1.弘扬乡贤文化。坚持把新乡贤自身优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相融合,出台了《创新发展乡贤文化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意见》,通过全域覆盖、挖掘整理、评选表彰、建立和完善人才资源信息库等举措评选出王家元、史进洪、张玉龙等一大批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新乡贤,用他们的嘉言懿行垂范乡里,涵育文明乡风,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深深扎根。

2.编制乡规民约。宜宾市以镇(乡)、村社为单位,通过村民理事会、村两委、党员和村民代表合议、全体村民代表决议等程序,广泛挖掘编制乡规民约,将遵纪守法、社会治安、社会公德、环境卫生、邻里关系和流动人口等内容纳入其中,把传统的廉礼之风、孝悌之风、节俭之风固化为契约,有力推动乡村气正风清。

3.传承家风家训。全市结合精神家园和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倡导“学、唱、讲、评、亮”家风家训活动,号召全市各个家庭按照“继传统、知荣辱、讲正气、做贡献、促和谐”的标准把逐渐淡化的“好家风、严家训”重拾起来,广泛开展修家谱、诵家训、评家风等活动,固化家风家训,促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逐步形成修身自律、崇德向善、清正廉洁的行为操守和处事准则,在干事创业、为人处世时守住“底线”,不触“红线”,以“好家风严家训”为美满幸福家庭护航。

二、重协调,拓展核心价值观覆盖领域

宜宾市将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党员教育、公共文化服务相融合,强化整体协调与均衡,使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1.融入思想政治工作始终。借助全市思想政治工作网络化新格局服务模式,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作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共同负责、党政工团齐抓共管,以专兼职政工干部队伍为骨干、广大群众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实现了机关、企业、农村、学校、社区、“两新”组织核心价值观建设全覆盖,实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全域、责任到人”的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网络化。

2.融入学校教育始终。我市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引领教育发展“新常态”。各学校加强校园绿化、美化和人文环境建设。利用晨读、队日、升(降)国旗仪式、开学、毕业典礼等特殊时段,开展“国旗下讲话”、毕业寄语等活动。将课堂德育纳入教育教学计划,将各学科课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育人目标和内容具体化。深入开展“点亮中国梦”读书征文、“描绘中国梦”书画摄影、“畅想中国梦”讲故事和演讲等中国梦系列主题活动,增强爱劳动、爱学习、爱祖国的情感和思想认同。推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建设,引导广大教师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3.融入群众生活。通过积极策划社会宣传、组织开展寓教于乐的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向广度和深度拓展,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百姓生活,植根于百姓心中。珙县将县城10座桥打造成“有思想的桥”,将诸子百家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方针高度融合,使每一座桥都蕴含和体现一种核心价值观,让珙县百姓浸润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氛围,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中了解其精髓,接受其熏陶。高县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融入群众平时喜欢的舞蹈、歌剧等文化活动中,在大小节庆活动时进行展演,让老百姓在欢乐中懂得了法制、明白了事理。

责任编辑:张少华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