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名著怎样读?这三重境界是重点(3)

经典名著怎样读?这三重境界是重点(3)

摘要:春风十里,不如坐下读书。昔年,国学大师王国维曾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经典阅读能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对人们理性思维能力的形成,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阅读经典名著,坚持是非常重要的。郭沫若曾写过一副读书联:“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意思是说,读书要靠平时下功夫,不能一心血来潮就加班加点搞突击,必须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决不能时而勤奋时而懈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最终,进得去更出得来

勤读经典名著是好事,但是拘泥于书,就会食古不化。

朱光潜说过一句话:书籍固然可贵,却也是一种累赘,可以变成研究学问的障碍。它至少有两大流弊:第一,书多易使读者不专精,其次,书多易使读者迷方向。

相应的,冯友兰也说过,在人与人的关系中,过河拆桥是不道德的事。但是,在读书中,就是要过河拆桥。

经典名著的作者也是人,不是全知全能,读书仅至得其意还不行,还要明其理,才不至于为前人的意所误。如果明其理了,我就有我自己的意。我的意当然也是主观的,也可能不完全合乎客观的理。但我可以把我的意和前人的意互相比较,互相补充,互相纠正。这就可能得到一个比较正确的意。

“这个意是我的,我就可以用它处理事务,解决问题。好像我用我自己的腿走路,只要我心里一想走,腿就自然而然地走了。读书到这个程度就算是能活学活用,把书读活了。”冯友兰的读书经验,诚可为人们所鉴。

“大众与阅读的亲密接触,离不开外在的推动,也离不开大众对阅读内在的需求。”贵州省社科院王路平教授这样说。他认为,不管是什么人,都要想办法去构筑自己的精神家园,否则便是这个世界上无根的流浪儿,“要做到这一点,唯一的方法便是拿起名著,深度阅读”。

责任编辑:李天翼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