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熙国:育人重在全过程全方位(2)

孙熙国:育人重在全过程全方位(2)

第四,学科建设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

一个时期以来,马克思主义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在有的领域中,出现了“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的现象。马克思主义在一些学科中“失语”,在一些教材中“失踪”,在一些论坛上“失声”。要克服上述现象,解决上述问题,实现思想政治工作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功能,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的指导,下大力气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领航工程。

当前,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譬如说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战略还不十分明确,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水平总体不高,学术原创能力还不强,哲学社会科学训练培养教育体系不健全,学术评价体系不够科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不完善,人才队伍总体素质亟待提高,学风方面问题还比较突出,等等。出现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面向中国实践和中国问题的导向意识不强,二是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意识不够。我们知道,不解决生活和实践问题的理论不能叫作理论,只能是无病呻吟。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和西方的不一样,今天的哲学社会科学和古代的不一样,根本区别就在于是否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是否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

因此,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面临着的迫切问题就是如何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下,研究和解决当代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各个领域中的问题,构建中国人自己的学术话语体系和学科建设体系,为中国和世界发展提供中国方案,向国际社会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作者系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