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仍存在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世界经济复苏缓慢且不确定因素增多。越是面对复杂的国内国际经济形势,就越要认识到今年贯彻好这个总基调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根本点在于稳定大局、不断进取,要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奋发有为,协调短期与长期的关系,解决稳定与发展的矛盾。
努力在稳增长中提高质量和效益。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首先必须使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切实增强经济向上向好的稳定性,才有发展质量和效益的不断提升。同时,要保持宏观政策的稳定性,统筹实施好宏观政策、产业政策、微观政策、改革政策和社会政策,深化、细化、具体化政策组合。
依托深化改革提升长期增长动力。坚持不懈推进改革开放就是最大的稳定。要把各领域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明确标注出来,排出优先序,重点推进,以改革发展政策引领经济政策,增强社会信心,引导市场预期。要搞活微观基础,深化创新驱动,提升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增强长期增长潜能。
统筹兼顾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要坚决守住金融风险、社会民生、生态环境等底线,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解决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问题,全面部署和有序推进各项工作,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保障社会和谐稳定。
三、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党中央在全面分析国内经济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给出的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治本良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终目的是满足需求,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要努力排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结构调整升级和增长动力转换,促进经济转型和优化发展。
抓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四项工作重点。一是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落实已部署的各项任务,巩固已取得的工作成果,根据新情况新问题完善政策措施,推动五大任务有实质性进展。二是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改革促发展,用改革的办法多措并举推进“三农”工作,稳住农业农村这个“基本盘”。三是着力振兴实体经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培育壮大新动能。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利用新技术新业态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四是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综合运用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既抑制房地产泡沫,又防止出现大起大落。加强住房市场监管和整顿,规范开发、销售、中介等行为。
更好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要按照统筹推进、重点突破的要求加快改革步伐。深化国企国资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充分发挥民间投资作用。加快推动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稳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落实推动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深化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有序推动民营银行发展,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有重点地扩大对外开放。完善跨部门的统筹机制,着力推进财税、金融、土地、城镇化、社会保障、生态文明等基础性重大改革。
更加注重统筹协调推进改革。一是要把深化改革与结构调整相协调。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根源是重大结构性失衡,导致经济循环不畅,制约经济稳定增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完全等同于结构调整,但中心内容是化解结构矛盾,要围绕产业、区域等结构性问题及体制原因深化改革,推动制度和机制创新,为结构调整升级创造有利的体制环境。二是要把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改革相协调。供给侧改革是对资源配置过程进行的改革,尽管具有引导和激发需求的作用,但仍受到需求条件和需求体制的制约。必须在深化供给侧改革的同时推进需求侧改革,包括城乡体制、收入分配体制、投融资体制等改革,并协调好两类改革的关系。三是要把中央改革取向与地方改革过程相协调。中央的改革政策需要地方去落实、细化或试点,协调好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改革进程相当重要。既要抓好重大改革顶层设计,也要充分调动地方和基层推动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中央部门推进的条条改革与地方政府推进的块块改革,要保持有序、协同推进并相互配合,防止脱节、扭曲以至相互矛盾,增强改革进程的整体效应。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