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克莎:打牢我国经济长期增长的根基(3)

郭克莎:打牢我国经济长期增长的根基(3)

四、坚持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

宏观经济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要坚持适度扩大总需求的政策,推动供需结构有效匹配、消费升级和有效投资良性互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提高政策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促进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为深化改革创造有利环境,为长期增长提供好的基础。

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我国的政府负债率与国际比较仍处于较低水平,相对于预期经济增长率,适当提高财政赤字率和国债发行规模仍有空间。预算安排要适应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企业税费负担、保障民生兜底的需要。进一步盘活财政存量资金,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强财政政策对结构调整的促进作用。研究总结发行地方政府置换债券的做法和经验,在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基础上拓宽地方融资渠道,发挥好地方政府配合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

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适度增长,适应货币供应方式新变化,调节好货币闸门,保持流动性基本稳定。努力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和机制,进一步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降低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拓宽债权、股权等融资渠道,发展各类股债结合产品,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在增强汇率弹性的同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加强对跨境资本的监测监控。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着力防控资产泡沫,提高和改进监管能力,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注重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搭配。这两大宏观经济政策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我国总量矛盾的深层原因是结构问题,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应加强结构性调控。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框架下,协调两大宏观政策的关键是防止货币政策波动。如果货币政策过度收紧,市场利率迅速抬升,财政政策在扩大支出、减税降费方面的效果必然受到影响。从支持积极财政政策的有效实施看,货币政策要坚持稳健的主基调,统筹用好数量工具和价格工具,使货币信贷保持稳定适度增长,使资金利率保持在较低水平。

创新宏观调控方式和机制。近几年来我国的宏观调控在思路、方式和手段上有不少创新,突出表现是把总量调控与结构调控结合起来,把需求调控与供给管理结合起来,把经济调控与深化改革结合起来。进一步创新宏观调控的方式和机制,要更加注重处理好改革与发展的关系,坚持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实际出发,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来推动各项经济工作;更加注重预期引导,及时发布宏观数据信息,明确和稳定宏观政策取向,定期发布深化改革的方案和政策措施;更加注重处理好短期政策与长期政策的关系,使短期调控政策有利于支持经济持续增长,使长期发展政策有利于促进经济稳定运行。

(作者:华侨大学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