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最严格考评制度
解决形式主义和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
脱贫攻坚首战之年开局良好,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扶贫资金违纪违规等老问题虽有改善,但未彻底解决,一些新问题又逐步显现,比较集中的是形式主义和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激发不足。这些新老问题不解决,必然会阻碍脱贫攻坚进程。”刘永富说。
对于加强扶贫资金监管,刘永富介绍,今年将修改完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和绩效评价办法,加快推进县级扶贫开发资金项目整合管理平台建设,督促各地加强对查处问题的整改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透明度。陆汉文提醒,资金和项目自主权下放到贫困县后,上级政府和部门特别要防止“一放了之”。
如何克服脱贫攻坚形式主义问题?陆汉文认为,各地脱贫层层加码比较普遍,下一步要特别注意把好“退贫”关,严格按照规定的标准和程序退出。各地应该坚持时间服从质量,科学调整“十三五”脱贫滚动规划和年度计划。
“今年要实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制度,完善督查巡查机制,倒逼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刘永富介绍,将重点开展四项工作:一是对中西部22个省份省级党委和政府2016年度扶贫开发工作成效开展正式考核,并组织开展省际交叉考核和第三方评估;二是组织第三方对各地拟宣布退出的贫困县开展试评估检查;三是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交叉考核,重点考核减贫成效、劳务协作、产业合作、人才支援、资金支持等情况;四是开展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工作分类考核。
如何调动贫困户的积极性,杜绝“干部干、群众看”?脱贫摘帽时间紧,基层采取一些能短期见效的“急就章”有无奈的一面。但实现更高质量的稳定脱贫,除了着力增强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提高发展能力,别无其他捷径。刘永富表示,下一步要改进动员和帮扶方式,各类帮扶项目和扶贫措施都要围绕让贫困群众“心热起来、行动起来”进行,决不能包办代替,更不能一味地送钱送物。
“建议把提高贫困群众发展能力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引导帮扶干部改进帮扶方式,”陆汉文建议,建立早干早支持、多干多支持的正向激励机制,创新工作方法,鼓励、支持和带动贫困群众苦干实干、光荣脱贫。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