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党建> 正文

侯且岸:不忘初心,继承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传统(6)

对于马克思主义,陈独秀的认知涉及认识论和方法论,凸显其学科性。他认为,“马克思的学说和行为有两大精神,刚好这两大精神都是中国人所最缺乏的”。“第一,实际研究的精神。”“第二,马克思实际活动的精神。”要知道,“马克思所说的经济学或社会学,都是以这种科学的归纳法作根据,所以都可相信的,都有根据的”。因此,他“很希望青年诸君能以马克思实际研究的精神研究社会上各种情形,最重要的是现社会的政治及经济状况,不要单单研究马克思的学理”。很明显,陈独秀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化,避免导致庸俗的“经院哲学”。这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必然遇到的问题,但困难在于:如何既讲求“形而上”,又不过度地抽象、繁琐,与实际的问题紧密联系?这是留给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认真思考的理论焦点问题。

历史地看,陈独秀对马克思主义的理性认知发生在大革命失败的十年之后。此时,他已离开中国共产党,并且在国民党政府的监狱中遭受了长达五年的牢狱之灾。在双重打击之下,他对自己的理想和信仰进行了反省,对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特别是深刻影响中国革命的斯大林主义作了痛苦的反思。同时,他也对阶级斗争和革命的对象——万恶的资本主义的本质有了理性的思考。与十年前相比,他已完全判若两人。

长期以来,在方法论上,我一直有一个想法。要深入探究中共领导人的理想主义——马克思主义观,与其说要从他们的社会主义观入手,还不如认真地考察他们对资本主义的认识轨迹。

陈独秀的资本主义观并不是抽象的,而是历史的,联系中国社会实际的。它也不是感情的(如早期的激进主义),而是理性的,着实难能可贵。

责任编辑:余永峰校对:张一博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