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我家里一共用废过多少条扁担,但我知道,家里最多也最常用的农具就是扁担,有长的,有短的;有宽的,有窄的;有枣木的,有桑木的,也有洋槐木的;有担水的水担,有担麦的尖担,也有担土担粪担洋芋担白菜的扁担,我从小就与它们耳鬓厮磨,相依相偎,好像我的影子,伴我走过春夏秋冬。晨光曦微,母亲最早一个起来,吱呀一声掀开厨房门,抓起门后的水担,去村头的涝坝担水,闪闪摇摇地剪影,颇似旧书里的插图,至今刻印在我的心里,难以忘怀。夕阳西下,父亲总是最后一个进家,或是担一担柴,或是担一担菜,待到放下肩头的扁担,一家人才围坐在炕桌前吃晚饭。如常的生活,就在这扁担的起落声中,与炊烟一道,开始和结束。因而,母亲一直坚信,一条扁担能够挑起一个家庭,也能挑来一个家庭的富足和明天。最有说服力也最让她引以为自豪的,就是她用一条扁担,为我们挑来了一处宅院,改善了一家人的生活。母亲说,为了修这处新院,她和父亲白天在生产队挣工分,晚上披星星,戴月亮,硬是一担一担,用小半年时间,把横亘在院中央的一座小山挑走,才平整出了这个小院。之后又吃菜喝汤,省吃俭用,用扁担担来墼子,担来砖瓦,修起了七间青瓦房,我们弟兄几个就是在这座新院里出生并长大的。因而,后来,每当我走过院子,看到斜倚在南墙边那一排钢枪似的扁担时,我都会肃然起敬,精神抖擞,顿时增添无穷的力量和信心。
精选专题
精选文章
- 董昀 | 读懂中国的五年规划:“十四五”回顾 “十五五”前瞻
- 【党员课堂】陈坚: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的重大意义——作风建设篇
- 铭记抗战历史,在吾辈自强中勇毅前行
- 算力跃居全球第二 数字中国崛起的新质生产力密码
- 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超越竞技范畴的技术革新引擎
- 用好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激活消费引擎
- 绿水青山间的富民路——“两山”理念二十年实践启示
- 弘扬抗战精神,凝聚民族复兴力量
- 深刻把握持续践行“两山”理念
- 王莉:【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以伟大抗战精神照亮新时代奋斗之路
精选视频
【学习思想】千年生态智慧闪耀绿水青山间
《地道战》背后的真实抗战史
巩固文化主体性的“行”与“径”:新时代的行动与实践
文化主体性的“魂”与“根”: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展现的文化主体性
鸦片战争后传统文化的“破”与“立”:从近代困境到当代觉醒
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文化主体性的最有力体现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