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实体经济是赢得主动的根基

振兴实体经济是赢得主动的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辽宁代表团审议时指出,不论经济发展到什么时候,实体经济都是我国经济发展、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要重点抓好产业转型升级,形成具有持续竞争力和支撑力的工业体系,推动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制造业并驾齐驱、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相互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军民融合发展的结构新格局。实体经济是经济发展的“本”,创新引领是正途。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中引发热烈反响,做大做强实体经济成为代表委员们的共同呼声。

打好工业经济和国企改革攻坚战。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副省长董华在接受采访时说,工业经济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一环,国有企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支撑,云南要加快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当前关键是要打好工业经济和国企改革两个攻坚战,同时增强非公经济发展活力。打好工业经济攻坚战,稳定工业增长。从稳定烟草电力等传统支柱产业、强化经济运行和要素保障、落实稳增长政策措施和目标分解压实责任入手,落实好各项稳增长措施。聚焦产业转型、新动能功能培育;创新驱动、“双创”并举;信息化引领、“两化”融合;大项目带动、增加工业投资;园区经济、产业集群发展这五大重点,全力提升工业质量和水平。以问题为导向打好国企改革攻坚战。重点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推进国企提质增效;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突破口,全面转变机制、提高效率、互动发展;以规范治理、增强活力为重点,全面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以整合重组、优化配置为重要手段,全面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以保值增值为目标,全面完善国资监管体制。

强化政策措施,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东营市委书记申长友告诉记者,实体经济是强国之本发展之基。东营市充分发挥民营经济发展活跃的优势,持续强化政策措施,优化营商环境,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发展壮大实体经济。设立政府投资引导基金,支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公共服务、安全环保、科技创新等项目,生成更高生产力。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要求,实行市级领导联系企业和机关干部驻企联络制度,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夯实实体经济发展基础。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法治东营、平安东营建设,完善社会信用体系,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针对企业融资难问题,每季度召开 一次金融工作座谈会推进政银企合作,及时妥善处理个别企业资金链紧张问题,维护良好的金融生态。通过综合施策,促进了实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十堰市委书记张维国说,我们着力发挥创新对拉动发展的乘数效应,强化创新驱动,更加注重科技成果转化,推进秦巴山片区科技创新中心、国家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示范基地、十堰中关村产业基地等建设。以提高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实施“质量强市”和标准化战略,发扬“工匠精神”,培育精品名牌。注重发展“互联网+”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路径,建设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重点实验室等高水平创新平台,促进工业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集成创新与协同发展,提升整体竞争力。积极培养引进高科技人才,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完善“双创”支持政策,支持众创空间等“双创”平台建设,形成各类创新主体互促、草根与精英共创、线上与线下互动的局面。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大力发展节能环保、资源循环利用、节能环保装备、节能环保服务和绿色建筑业,打造全域生态区、全域水源区、全域风景区,努力建成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十堰样板”。

引导房地产市场理性健康发展。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在宏观上管住货币,微观信贷政策支持合理自住购房,严格限制信贷流向投资投机性购房。落实人地挂钩政策,根据人口流动情况分配建设用地指标。加快住房租赁市场立法,推进机构化、规模化租赁企业发展。加强住房市场监管和整顿,规范开发、销售、中介等行为。全国政协委员、保利集团党委书记徐念沙建议,加快培育和完善房地产二级交易市场,发展和完善住房租赁市场,化解房地产库存,加快我国城镇化步伐。

发挥中坚力量,重振国企雄风。全国人大代表、江西铜业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保民认为,过去几年的实践表明,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能把国企的政治优势和市场化机制优势结合起来,坚定不移把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白晓光说,我们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兴起带来的新机遇,加强与国际一流企业全面对标,强化自主研发,掌握核心技术,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应用。

独运匠心,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副主席郑惠强认为,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战场、各类资源要素的集中地。我国已成为具备制造全体系的制造大国,但离制造强国还任重道远,急需通过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结构性、供需关系、供给效率失衡等问题,推动迈向制造强国。要围绕《中国制造2025》“五大工程”实施指南,聚力重大工程实施和重点领域创新,补齐制造业短板。发挥政府采购对自主创新的扶持作用,实行结构性减税,深化国企改革,推进资源要素价格改革,研究建立产融对接新模式。加大财政的引导性支持力度,将技术改造与智能制造、绿色改造等相结合,促进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升级。推进制造领域法治化建设,完善科技创新、节能减排、兼并重组、质量安全、军民融合发展等重点领域的法律法规,形成有利于制造业增长和国际竞争的保障机制。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