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组织生活刚性约束
推动党内权力规范运行
部队各级党组织紧紧围绕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从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入手,创新权力运行机制,最大限度地消除廉政风险隐患。一是建立“三定”机制,规范党委(支部)议事决策。针对一些党组织在议事、决策、执行中的问题偏差,通过试点探索,在全部队推行以定准大事、定好原则、定实权责为主要内容的“三定”工作机制。定准大事,做到政策性、阶段性、倾向性和常规性大事必议。定好原则,依据形势政策、规章制度、目标任务、部队实际,坚持先定标准后定事、先定原则后决策。定实权责,做到分工定责、检查督办、动态调整、责任追究“四落实”。同时,逐级建立上级党组织调阅下级党组织会议记录制度和党委会议纪要报备制度,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通过反馈通报、见面谈话、实行问责等措施,加强对党内议事决策情况的管理和监督。各级认真落实“三定”工作机制,在研究干部任免、立功受奖、大项经费开支和基建工程项目等敏感议题时,坚持先确定议事原则和标准,再确定具体人和事,保证党组织议事决策遵章按纲“不出格”,提升了党内议事决策质量。二是推行“三不一末”制度,强化主官权力制约监督。实践中,全面推行军政主官不直接分管人事、财务、工程,党委集体研究重大问题时书记末位表态发言的“三不一末”制度。主官不直接分管人事、财务、工程等重大事项,授权分管领导具体负责,主官侧重履行把关定向、指导监督职责。末位表态发言,要求党委集体研究重要事项时,书记不先定调子、划框子,在充分听取和综合委员意见后,形成正确决议,提高党委科学民主决策水平。三是探索重大事项票决制,落实全委会决策监督权。开展了党委研究“三重一大”票决制试点。在试点探索的基础上,在总队级单位推行党委研究团职领导干部差额票决制。在确定票决对象上,由政治部门依据干部考试考核成绩、任职资格、岗位匹配等条件,统一提出票决对象人选。在把握差额比例上,政治部门按照一定比例提交常委会审议、常委会研究后提交全委会票决。在规范决策程序上,严格落实会前酝酿、会议审议、投票表决、监督公示等环节,有效避免盲目投票、拉票贿选引发的决策偏差。近年来,各总队级单位共票决产生1277名正团职拟任对象,有效发挥了常委会审核把关、全委会决策监督功能,提高了选人用人公信力。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