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最好的感恩教育

清明:最好的感恩教育

摘要: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我们在怀念先人的同时也要对孩子进行适时的教育。让孩子不仅可以真正参与其中感受清明节的氛围,在学习相关习俗和知识的同时也能身临其境的感受“佳节倍思亲”。

或许放个小长假给了学生们很好的充电机会,在调查采访中,记者发现近八成家长们都会双手赞成利用假期让他们在家学习是首要大事儿,而清明在大家眼里只是一个节日的代称,对于年龄尚小的孩子没有什么实质的意义。然而清明的意义就只是这些吗?本期就与本刊教培智囊团专家成员何德碧老师一起探讨清明教育对孩子未来会产生多少影响。

【案例】

“马上又要考试了,清明趁着放假赶紧抓抓学习,我和你爸去扫墓来回得一天时间太浪费了,你就别去了。”家有考生的李女士一边给儿子安排着清明小长假的事情,一边鼓励着儿子好好学习。“清明节,儿子很少跟我们去榆中老家扫墓,小学时怕太远他走不动,中学了学习又紧张根本没有机会去,有几次学校还组织去烈士陵园集体活动,受受教育这就够了,没必要非得讲究形式!”李女士对于清明扫墓是否带孩子去向记者表达了自己明确的观点。

受访专家 本刊教培智囊团专家成员 何德碧

中学生心理研究专家,中学高级教师,长期致力于中学生心理研究工作,由其主持的教育科研课题《问题学生心理研究》曾被列入甘肃省教育科研规划课题。

清明,和孩子聊聊生老病死

在祭奠亲人或祖先时,孩子可能会问到和死亡有关的敏感话题。那么,爸爸妈妈也不要刻意回避这样的话题,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段、接受能力,适当地跟孩子聊聊。

对此何老师介绍,儿童对死亡的了解分为三个时期:3-5岁的孩子觉得死亡就像睡觉或旅行一样,是一个可逆的过程;5-9岁的孩子已经能够接受死亡的观念,但不知道死亡会发生在每一个人或自己的身上;而9岁以上的孩子已经知道死亡无法避免,甚至会发生在自己的身上。所以,在跟孩子聊死亡等生命教育的话题时,要特别注意孩子的年龄、心理特征。

清明中的感恩教育 何乐而不为?

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我们在怀念先人的同时也要对孩子进行适时的教育。让孩子不仅可以真正参与其中感受清明节的氛围,在学习相关习俗和知识的同时也能身临其境的感受“佳节倍思亲”。

何老师指出,清明祭祖,其内涵是孝文化。向已逝的亲人、祖先送上思念与敬意,给孩子提供一个认识孝文化的环境,让他们知道感恩。这个耳濡目染的机会是不能错过的,也许只是一枝白菊,一个鞠躬,但孩子在这种氛围中,是可以感受到我们对先人的尊敬和敬仰的。

责任编辑:王妗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