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治霾“加码”,问责也要加码

京津冀治霾“加码”,问责也要加码

今年,包括北京在内的28个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将实施最为严格的污染防治措施。环保部日前发布《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其中,28个城市被列为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首批实施范围。环保部表示,将严格考核问责,对28个城市空气质量改善情况实施按月排名,按季度考核。

这一治霾方案干货不少,也有着极强的现实针对性。比如针对采暖季的燃煤污染,不仅要求28个城市实现煤炭消费总量负增长,北京、天津、廊坊、保定四市还被划入禁煤区;针对违法“小散乱污”企业遍地开花的问题,则要求各地采取拆除生产设施、断水断电等措施,确保整改到位;此外,对重点行业污染源的治理,也有率先发放行业排污许可证等相应措施。

与以往的治理举措相比,此次公布的治理方案显然更为细致。这首先体现在文件表述更为精准清晰,没有任何含混模糊之处,举凡能够单列出来的地方、产业、时间节点,均清清楚楚。即便是排名制度,方案要求北京、天津、廊坊、保定市以区县为单位参与排名,这样做,相关重点地区的责任就会更具体,也更便于实施督责,而不至于发生推诿卸责的情形。

其次,在问责方面也更加严厉。方案规定,建立由乡、镇、街道党政主要领导为“网格长”的监管制度,对排查、取缔工作落实不到位、监管严重失职的,追究“网格长”及相关人员责任。相关排名情况则交由干部主管部门,作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尽管突出的仍是党委政府在环境保护上的“主体责任”,但直接与干部综合考评联系在一起,无疑更细化、更到位,因此也会更有效。

此外,经历了多年的治理实践,以及不断反复,也可看到,宏观层面在对京津冀大气污染源的认知以及应对上,也越来越清晰。污染主要发生在哪些领域、治理的难度主要在哪些方面、相关责任的认定有该如何区分等等,均形成了相应的共识。虽然这些共识都是经历了多年来雾霾围城的惨痛才得来的,但只要行动起来,一切就不算晚,也只有痛定思痛、壮士断腕,才能还民众一片蓝天。

需要提醒的是,路线图有了,措施也明确了,关键还在于能不能真正将这些措施落实到位。毕竟,19条具体措施中,几乎每一项都涉及到现实利益的调整,都不可能轻松完成。以“小散乱污”为例,此前各地并非没有过强力整治,然而,往往是风头来了,都停产避风,风头一过,又会反弹。更不要说这其中还有监管部门主动通风报信了。如何做到长治久安,并不轻松。

即以地方政府治霾“排名”而言,这些年来曝出的环保数据造假现象,也每每让环保治理失准。若不彻底解决数据造假这一长期存在的痼疾,不仅无法让与环境有关的企业良好发展,也会让政府的权威和公信力在一次次的治理风暴中丧失殆尽。

因此,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治霾“加码”,措施严厉只是一个方面,相应的问责也必须“加码”。对于执行不力、排名靠后的地方固然要约谈、问责;而对于公然造假、甚至与污染企业沆瀣一气的部门、官员,更要严厉问责。必要的时候,不妨启动环境责任“追溯制”,对于那些靠弄虚作假获得升迁的官员,要溯及以往,以儆效尤。此外,对于罔顾政令,公然排污的国企要与官员一体问责。

同时,也应进一步畅通信息公开渠道,鼓励公民举报、鼓励环境组织采取公益诉讼等多种方式,引导社会公众积极参与监督环境治理。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一种更有效的“加码”。

责任编辑:刘佳星校对:吴成玲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