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志晓:依靠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2)

商志晓:依靠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2)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文化上的自信将促进理想信念的坚定

文化自信与理想信念在本质上的相通,在二者之间架设起一条通达桥梁。理想信念依靠文化来铸就,需要文化自信来支撑;文化与文化自信亦如丰厚土壤,能够培植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全面从严治党步步深入、逐层提升,经由“外在惩治”层面达到“制度约束”层面,再提升至“攻心固本”层面,尤需狠抓理想信念这个根本,需要拿起文化自信这个有力武器。

其一,文化自信助人明辨是非、促进理想信念坚定。文化是智慧的结晶,中华文化给人明辨是非、鉴别真伪、区别善恶、判定美丑的基本标准和价值判断,能够帮助我们驱除各种影响理想信念的歪理邪说,排拒各种干扰目标追求的奇谈怪论。如社会上一度出现的歪曲英雄形象、否定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事迹的污言恶行,就试图以假乱真、混淆美丑,意在贬斥崇高、怀疑信仰。我们必须举起文化自信旗帜,揭露其罪恶目的,使之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其二,文化自信助人保持定力、促进理想信念坚定。中华文化坚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志向,使家、国命运相连,个人成长与国家需要统一,使个人树立起的远大目标能够保持应有定力并始终坚守。我们党一大批早期革命家,同时是那一时期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如写下《清贫》《可爱的中国》的方志敏、高呼“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生死于理想”的农民运动家彭湃等,都是信念坚定的战士。

其三,文化自信助人笃信真理、促进理想信念坚定。文化所以源远流长与长盛不衰,在于它容纳了一系列真理性认识,由此汇聚成一条真理之河不断流淌。文化自信中必然怀有崇敬真理的情怀,而理想信念的坚定则源于实质内容、发展方向、追求目标的真理性特征。个别领导干部不信马列信鬼神,不信真理信荒诞,热衷于拜佛烧香、占卜算命,既是信念丧失的表现,也是文化愚昧的写照。

其四,文化自信助人视界高远、促进理想信念坚定。中华文化弘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精神,具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历史担当,展现出高远的视界、博大的胸怀、磅礴的气度。这恰是理想信念赖以存在、赖以支撑的基石。相反,胸无点墨,精神荒芜,何谈人生作为?理想信念本是人生的火把、征程中的航灯,唯有视界高远方能坚定前行。

文化自信促进理想信念坚定,还在于文化自信的本质是价值理念自信,而价值理念本身就包含理想信念的内容,价值理念的对象化实现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理想信念的达成。在马克思主义看来,文化即人化,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存在呈现为物质成果、制度成果、精神成果等,其中精神成果特别是内在的价值理念最为根本、最为深刻、最为稳定。正是在文化的本质是价值理念、文化自信的本质是价值理念自信的意义上,我们才强调文化自信是一切自信的源泉,成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础;也正是立足这一根本点上,文化自信与理想信念被紧密地联结起来。

历史事实表明,倚靠文化上的启蒙与复兴,才有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倚靠充分的文化自觉与自信,才有理想追求的成功。文化上的停滞、萎靡甚至中断,自然不能振奋精神、传承价值;文化自信缺失或羸弱,理想信念也就难以坚守;文化自信增强并充盈,方能促进理想信念更加坚定。不能设想,一个没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民族,能得到发展上的成功和国家的尊严;一个没有文化素养、文化积累的个人,能获取成长的优势和事业上的进步。文化传承文明,文化自信蕴涵未来前程,于国于民都至关重要,可谓兴衰系于此,成败在于兹。恰如清代学者龚自珍曾告诫的那样:欲灭其国,先灭其史,欲灭其族,先灭其文化。这不能不令人警醒警觉。由灭其历史、灭其文化到灭其民族、灭其国家的事例并不鲜见,苏联解体、苏共垮台就是鲜明例证,中东北非几个国家的“颜色革命”也能觅见类似影子。社会上一些人妄议我国历史、妄议革命战争,甚至攻击我们党、攻击人民军队,还有人打着“揭秘”“还原真相”幌子,篡改历史事实、否定历史结论,用以蛊惑人心、扰乱视听。这种险恶做法虽是末节支流、见不得阳光,我们也必须保持高度警惕,绝不姑息迁就,坚决予以迎头痛击。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