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毛泽东曾经在北京胡同里经历过怎样的爱情故事(2)

青年毛泽东曾经在北京胡同里经历过怎样的爱情故事(2)

杨昌济的女儿杨开慧,在毛泽东刚进湖南一师读书时,还只是一个小女孩,与毛泽东本来就熟悉。而这次在京相见,杨开慧已出落成亭亭玉立的少女。他乡遇故知,情窦初开。毛泽东经常把进步书报及自己写的日记、学习笔记给她阅读。两人一起阅读进步书刊,探讨问题,点评时事。在这些交往中,他们增进了彼此了解。不知不觉中,一对年轻人双双坠入爱河。

女儿心中的秘密自然难逃脱父母的视线。杨昌济夫妇开始对杨开慧与毛泽东的交往是赞同的,但要招毛泽东为婿,也不是没有顾虑,毕竟毛泽东比杨开慧大8岁。后来见两人爱得越来越深,特别是杨开慧向母亲表白:“我是为母而生之外,是为他而生的。”非常开明的杨昌济夫妇也就打消了顾虑,默许了女儿的选择。

这样,毛泽东和杨开慧建立了恋爱关系。他们形影相随,经常一同漫步在故宫河畔和北海公园,再一起走回到鼓楼,看到了洁白的梅花盛开,还有倒垂湖面的杨柳枝头悬挂着的冰柱。毛泽东后来回忆说,“也就是在这里,我遇上并爱上了杨开慧。”

1919年春天,毛泽东要回湖南,原因是母亲病重,他“不得不赶回服侍”。再则,赴法勤工俭学的青年们结束了半年预备班的学习,准备启程出洋。3月12日,毛泽东离开北京。途中转道上海送别蔡和森、萧子升等赴法青年。

面对心爱的人分别而去,杨开慧满怀难以言传的离别情愁,她亲自送别毛泽东,希望他随时来信。毛泽东回到长沙,就接到杨开慧的来信,信中的称呼已是一个字:“润”(毛泽东字润之),而毛泽东在给杨开慧的回信中,称呼也是一个字:“霞”(杨开慧号霞)。

时隔不久,1919年12月18日,毛泽东率领湖南驱逐军阀张敬尧的代表团再次来到北京。这时,杨昌济由于病情加剧,住进了北京德国医院。杨开慧终日守在父亲的病榻前,悉心照顾。到北京安顿下来后,毛泽东就急匆匆赶到病房看望老师。杨昌济明显消瘦了许多,但精神还好,见到钟爱的学生,憔悴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毛泽东和杨开慧这一对恋人在分别大半年后重逢在北京,其中的情愫难以用语言表达,压抑在两人心头的爱情火花一下子迸发出来。

一天,杨开慧发现毛泽东晒在竹竿上的一件白衬衣破了,便取下来为他缝补。不料被母亲向振熙看到了,便把此事看作他们“定情”的标志,高兴地告诉杨昌济:“开慧帮毛润之补衬衣了,她还从来没补过衣服呢。”深受病魔折磨的杨昌济,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就这样,毛泽东与杨开慧的婚事就在杨家定了下来。

自知不久于人世的杨昌济,有一天将毛泽东叫到床边,用颤抖地手从身上掏出一块怀表,递给毛泽东,说:“润之,这块表跟我多年,送给你作个纪念吧。你和开慧的事我全知道,我就把她托付给你……开慧年轻幼稚,你要多照顾她……”

“老师、师母,请放心!”毛泽东强忍悲痛,站起身来,坚定地答应着,并向恩师和师母深深地一鞠躬。

责任编辑:李天翼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