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薇:创新成为中国制造升级主引擎

吕薇:创新成为中国制造升级主引擎

【编者的话】 当前,全球制造业的分工布局正在发生变化,呈现新的发展趋势。中国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支撑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制造业面临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竞争局面。如何突围?创新是制造业发展的原动力和主引擎。唯有把握全球制造业的变化趋势,以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应对各种挑战,提高质量和效率,完善体制机制,才能化解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为制造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全球制造业的竞争特征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国际金融危机暴露了世界经济结构的矛盾和问题,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过程中,制造业再度受到一些国家的重视,全球制造业的分工布局正在发生变化,呈现新的发展趋势。

其一,全球制造业占GDP的份额有所降低,国家集中度较高。全球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份额降中趋稳。一些制造业大国,如美国、欧盟的制造业比重经历了较大幅度下降后,正在缓慢回升。亚洲国家的制造业比重较高。根据国家收入水平分类,中等收入国家的制造业占GDP比重最高,高收入国家次之,低收入国家最低。总体看,制造业的集中度较高,美国、中国、日本、德国、韩国和印度六国共占世界制造业GDP的60%左右。

其二,制造业竞争力从成本优势转向效率优势。过去10年,世界主要国家制造业成本优势发生较大变化,大部分国家的制造业成本在上升,有些国家依靠提高效率抵御成本增加,呈现以下特征。一是一些原本具有成本竞争优势的国家制造业成本增加,效率下降。二是一些原本制造业成本较高的发达国家通过鼓励创新和市场竞争,提高效率,降低了相对成本,如美国。三是综合成本影响制造业竞争力。如,尽管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低于美国,但因劳动生产率较低,能源、土地和物流等其他成本高于美国。

其三,创新成为推动制造业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面对要素成本的上升,各国通过技术、管理和商业模式创新提高生产力,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智能技术和绿色技术的发展,全球制造业进入新一轮技术升级周期。德勤全球制造业竞争指数显示,2010年起,中国的制造业竞争指数居世界第一,但美国正在与中国争夺制造业第一。全球制造业价值链布局正在调整,一方面,高制造业成本的发达国家向高价值制造业转型,美国、德国、日本和英国等一些传统制造业强国投资于先进制造业技术,恢复竞争力;另一方面,马来西亚、印度、泰国、印度尼西亚和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制造业正在崛起。

其四,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加剧。许多国家提出再工业化,加大对制造业的扶持力度。一些依靠北美本土市场的制造业开始回流美国。目前,世界出现两个强有力的制造业区域集群,北美和亚太地区国家占主导地位。

其五,影响制造业竞争力的最主要因素是人才。根据德勤对全球主要制造企业高管的调查结果,影响制造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排序结果依次是:人才、成本竞争力、生产力、供应商网络、基础设施、财税政策、法律制度、市场规模、医疗保健和政府投入等,人才成为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