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薇:创新成为中国制造升级主引擎(2)

吕薇:创新成为中国制造升级主引擎(2)

中国制造面临“双重挤压”

当前,中国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支撑发展的要素条件发生深刻变化,制造业面临“双重挤压”。一方面,美欧提出再工业化,加大贸易保护力度;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利用低成本优势,积极承接产业及资本转移。

其一,中国制造业的优劣势正在发生变化。中国制造业具有多方面优势:一是门类齐全,配套基础好,制造能力强;二是拥有巨大的市场,可提高创新的规模效益;三是与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技术积累和资金积累能力强;与发达国家相比,工程技术人员数量多,成本相对低。同时,中国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劳动力成本提升较快,劳动生产率不高,综合成本较高,附加值较低;制造业产品质量较低,低端产能过剩与高端产品有效供给不足并存,缺乏世界知名品牌;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技术实力有较大差距;基础工业相对薄弱,核心关键技术对外依赖度较大;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开始外移,产业和技术空心化值得警惕。中国工程院制造强国评价指标显示,中国的规模发展指标领先,质量效率指标滞后,结构优化和持续发展指标居中。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点是提升创新能力,提高质量和效率,完善体制机制,加快优化环境。

其二,与制造业相关的公共政策有待改进。总体来看,制造业的公共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人才政策,如教育和人才培养、人才激励等;二是鼓励技术创新的政策,如鼓励利用先进技术、技术转让和科学研究等;三是建设创新网络,如突破传统界限,加强创新主体之间的合作,开展跨领域和跨地区合作等;四是培育要素市场,促进各种驱动因素的平衡,如降低综合成本,提高整体效率等;五是政府与市场的合理分工,加强政府与私营部门的合作;六是加强法治建设,如保护知识产权、完善标准体系和检验检测、促进公平市场竞争等。目前,我国的一些公共政策还不够完善健全,未来,中国制造业公共政策的重点应放在进一步完善制度环境,降低企业综合生产成本和社会交易成本上,提高制造业公共政策的国际竞争力。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