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耕:社会科学的特殊性

杨耕:社会科学的特殊性

认识自然,难;认识社会,更难。当一门门自然科学像繁星一样布满科学的“太空”,把人类智慧之光照射到自然界的深处,不断发现自然规律时,人类对社会的认识却仍然停留在表层,历史规律仍然在人们的视野之外,社会“科学”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学。从历史上看,自然科学脱胎自然哲学,社会科学则蕴含于道德哲学之中。伴随着现代工业革命,社会科学从道德哲学中分化出来并获得了自身的独立形态。所以如此,是因为只有在人类社会进入工业社会,进入市场经济,进入资本主义时代之后,“社会的关系”占据了统治地位,社会与个人处于形式上的对立时,社会才真正成为人们研究的对象,社会科学也由此产生。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创立使社会“科学”真正成为科学。但是,社会科学又不同于自然科学。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学科功能、学科性质等方面,社会科学都具有自身的特殊性。

研究对象的特殊性

在研究对象上,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这个对象是人之外的客观存在;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关系,这个对象就生成于人的活动中,而人是社会的主体,是社会关系的承担者。在这个意义上,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人本身的存在。“客观过程的两个形式:自然界(机械的和化学的)和人的有目的的活动。”列宁的这一观点实际上说明,自然运动和社会活动属于两种不同的发展形式:自然运动是以一种自发的、无目的的方式存在着;社会活动的主体是人,人们总是按照自己设定的目标从事社会活动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

从规律起作用的方式看,自然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是在自然界诸因素自发的、盲目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自然规律也是通过这种自发的、盲目的相互作用实现的;历史规律得以存在并发生作用的条件是在人们自觉的、有目的的活动中形成的,并只有通过人们自觉、有目的的活动才能实现。离开了人们的实践活动以及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历史规律就失去了赖以存在的载体和发挥作用的场所。自然运动是自然界诸因素自发的、盲目的交互作用,在它的背后没有利益诉求,没有愿景构想,没有目的设定;社会活动则是人们自觉的、有目的的交互作用,在它的背后是人们的利益诉求、愿景构想、目的设定。一次地震可以毁灭一座城市、众多人口,一场战争也可以毁灭一座城市、众多人口。可地震就是地震,在它的背后没有利益诉求。战争不同。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和延伸,政治又是经济的直接而集中体现,因此,战争的背后是民族、国家、阶级的利益、愿望和要求。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显然不同于自然科学。

研究方法的特殊性

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实体,看得见、摸得着;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不是物质实体,而是社会关系,看不见、摸不着。由于自然事件的可重复性,这种物质实体的运动过程可以在实验室重新模拟,再现出来。所以,自然科学的主要方法就是实验室方法。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就是,“物理学家是在自然过程表现得最确实、最少受干扰的地方观察自然过程的,或者,如有可能,是在保证过程以其纯粹形态进行的条件下从事实验的”。对于自然科学来说,这实际上具有普遍意义,而不仅仅是“物理学”。

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不是物质实体,而是社会关系,倍数再高的显微镜看不透社会关系,再好的望远镜看不到社会关系,再敏感的化学试剂测不出社会关系,再先进的计算机也算不出社会关系……更重要的是,与自然事件不同,历史事件不可重复,历史过程具有不可逆性。无论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还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无论是日本的“明治维新”,还是中国的戊戌变法;无论是美国的独立战争,还是中国的辛亥革命……都是不可重复的,都具有不可逆性。因此,社会科学不可能运用实验室方法,只能运用科学抽象法分析典型。所谓典型,是指某种社会关系发展的最为充分、最为成熟的单位。分析典型可以使我们“窥一斑而知全豹”,可以看到这种社会关系发展的“未来的景象”。例如,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就是通过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典型(英国)和政治发展的典型(法国)进行的。分析典型只能用科学抽象法。“分析经济形式,既不能用显微镜,也不能用化学试剂。二者都必须用抽象力来代替。”(马克思语)对于社会科学来说,这实际上具有普遍意义,而不仅仅是“分析经济形式”。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