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教育家多难得呀(2)

这样的教育家多难得呀(2)

摘要:还有一个比喻也是最贴心的,当人们看见刘彭芝校长没白天没黑夜地在学校里苦干,看见她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奉献给了她的学生,便对她说:您一定是把学校当成了您的孩子。

真该把它们拍成电影、电视,让更多的人能看见,能惊叹,能感动,能有所思。

有一个孩子叫王羽熙,是男孩,爱画画,是刘校长亲自面试把他破例招进来的,他的成绩不够录取条件,可是刘校长愿意给他提供一个适合他的学习环境。入了校,他被编入理科成绩特别好的实验班。他感到很吃力,但对绘画的爱好和追求丝毫不减。老师一点不歧视他,反面鼓励他,帮助他展示他的绘画才能。他的双亲认为他不务正业,极力反对他画画。初中毕业后,父母因为他学习成绩一直不好悄悄地让他转入了一个普通学校。孩子一脸的不高兴,很少说话。十五岁的他给刘校长写了一封长信,说他已经创作了一部叫《新游记》的画册,出版社已经出版,可不可以在人大附中为他举行一场作品讨论会。刘校长大吃一惊。找母亲谈话,责问为什么要让王羽熙转学,也怪自己粗心,而且马上建议让王羽熙再转回来上学,说:“我还愿意要他,他本来就是我们的学生嘛。”当即就开了接收证。三年后王羽熙高中毕业,考进了北京电影学院,这时,王的母亲给刘校长写了一封信。信也很长,其中她说,当第二次招回学校时,她陪儿子进校,正下大雪,只见儿子甩下她,飞奔在学校的马路上,张开双臂,高兴地大喊:“人大附中,我回来了!”她知道这是儿子十六年来最高兴的一天。母亲感谢学校接纳了这个“拉分”的学生,并给了他最好的教育。

我相信,任何一位读者读到这里,都会动容的。

还有一位学生,也是男孩,爱打架,专欺负同班的男学生,搞得大家见了他便望风而逃,没法共学。刘校长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知道他因家庭原因从小短少爱,从而造成心理伤害,似乎老要发泄某种仇恨。校长便异想天开,为他一个人单开了一班,请特级教师出山当班主任,一切课程照旧,老师们面对大教堂为一名学生上课。半年过去,才变成两个人一班,加了另一位男孩当同学。校长建议让这位后来的同学当副班长,让那一位原先爱打架的当班长,并勉励他们为准备当一名合格的初中毕业生而发起最后冲刺。孩子和两个孩子的家长都大为感动,都表了态,尤其是头一个孩子,说“我要当好班长,把同学团结好,一起好好学习。”

以上仅仅是两个随便举出的例子。这样的故事,一个挨着一个,还有好多好多,装了一满筐,好看呀!都让人久久不能心静。

这就是好书。它用无数奇妙的故事证明杰出的教育家的言行会产生多么辉煌的成就,真可谓令人心悦诚服,拍案称绝。

刘彭芝的书写得分章分节,分得很细,也分得漂亮,宛如一副完整的骨架,那么,这些精彩的故事,便是血脉和肌肉,于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高大形象便立在了读者的面前,可敬可爱,他的名字就叫教育家。

刘彭芝的学生对她有一个亲切的称呼,这个称呼是发自肺腑的,叫她“刘妈妈”。

还有一个比喻也是最贴心的,当人们看见刘彭芝校长没白天没黑夜地在学校里苦干,看见她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奉献给了她的学生,便对她说:您一定是把学校当成了您的孩子。

这句话说到了她的心坎上,会让这个精干坚毅的人顿时泪流满面。

我自己也这句话落泪。

我终于明白,教育家是怎么来的,她的聪明才智,她的拼死拼活,全来自这分大爱,朴实的,深厚的,无边无际的大爱。

这样的校长是不应该退休的,也不应让她当官,要让她终生当校长,要珍惜她,成全她!

这样的教育家多难得呀。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舒乙)

责任编辑:潘攀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