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智库论坛”发言撷英:活力激荡共生(2)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智库论坛”发言撷英:活力激荡共生(2)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 张宇燕:

各国政府、金融机构、智库等需加强协调沟通

“一带一路”建设将通过拓宽国际分工和交换,促进全球劳动生产力提升,推进各方共同获益。从现实来看,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经济全球化进入曲折阶段。“一带一路”建设将以独特方式为经济全球化作出贡献。通过基础设施建设的互联互通,降低交易成本,特别是物流成本。通过推动制度创新,降低制度交易成本。通过参与推动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降低国际金融风险。各国政府、半官方组织、行业协会和商会等民间组织、金融机构、智库、商业服务机构等六方力量,需要加强协调沟通,共同为“一带一路”建设顺利推进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王义桅:

回归世界整体性任重道远

当今世界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需要我们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有创造性地进行应对。“一带一路”是新生事物,但要面对世界长期存在的问题,需要加强“新旧统筹”。既要针对不同情况实行“一国一策”,又要加强各国统筹协调。要通过机制设计,推进相关国家和地区合作持续发展,务实扩大“一带一路”朋友圈。建议沿线各国共同编制“丝绸之路”历史教材,加强知识共享,增进文化交流。可以说,通过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回归世界的整体性,任重而道远。

【观点纵览】

中国阿拉伯研究院院长李绍先认为,应尽快在中国和阿拉伯国家之间开展公司治理和经济发展理念的经验交流,根据阿拉伯世界各国国情差异采取国别化实施方案。要大力推进中阿间产能合作和产能对接,大力推进高新领域合作,助推阿拉伯国家实现跨越式发展。

巴林驻中国大使安瓦尔·艾勒阿卜杜拉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极具远见,在世界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伴随“一带一路”建设,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自由贸易区正在加快协商推进,调动各方积极性,发挥示范效应。

意大利经济研究协会常务董事安德里亚·戈德斯坦认为,经济全球化的新发展呼唤制定新规则,“一带一路”建设很好地回应了这一时代要求,对于完善全球治理结构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中国应通过“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参与全球讨论,对全球规则的制定与实施发挥作用,从而为全球多边合作创造更多机会。

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研究所社会政策室主任张本波认为,政策沟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保障,也是区域合作的前提。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应加强全过程政策沟通,特别是沟通机制和沟通平台建设。由于沿线国家在发展背景、政策法规和文化价值认同等方面具有多样性,因此,应加强政策协商,在考虑不同国家需求的基础上建立互信、追求共识。

马来西亚国会议员刘镇东认为,顺利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国需要处理好与沿线各国的关系,其中包括与中小型国家的关系。要从建立长远稳固联系的角度,深入开展对这些国家的国别研究,制定相应政策。

菲律宾发展研究所董事会成员埃提·洛提拉认为,事实证明,中国通过自力更生和扩大对外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对其他发展中国家来说,“一带一路”建设将是从中国发展中获益的巨大机遇。

蒙古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战略研究所北美欧洲研究组组长彬巴翰达·鲁格希日巴表示,“一带一路”建设使各国联系越来越紧密。蒙方愿同中俄一道,加强边境地区经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中蒙俄三国要进一步重视国家政策之间的协调和沟通,其中,智库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必不可少。

(贾宇、赵凡、刘宇航、张胜、姬泰然整理)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